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复习题

社会调查复习题

社会调查复习题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社会调查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寻求改造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2.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现象。

3.在研究性质上,社会研究可以划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4.社会研究具有四种具体的研究方式,它们是:社会调查、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其中,实验研究只用定量分析方法。

5、按调查对象来划分,社会调查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其中主要运用定量的是:普查、抽样调查。

主要应用定性的是: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二、思考题1.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自然现象与个人)(2)社会调查是系统的认识活动(3)社会调查是指抽样调查(4)在研究方式上,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两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问卷形式获取一手资料。

(5)社会调查本质是定量研究(6)社会调查是一种包括资料的分析和搜集的研究类型2.社会调查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哪些作用?(1)描述状况: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描述,是我们深入研究该现象的基础。

(2)解释原因:解释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探索事实或现象背后的本质。

(3)预测趋势:在对社会现象作出状况描述和深入的原因解释的基础上,社会调查还可以对现象做出一定的预测,有助于应对未来。

3.社会调查有哪些分类标准,其各自的类型分别是什么?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按应用领域分为: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按历史或内涵分为:传统社会调查、现代社会调查。

按研究性质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根据目的或作用可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4.社会调查的程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1)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选题、准备、调查实施、分析、总结与报告撰写。

(2)选择调查问题是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的起点,调查问题的确定将影响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调查工作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好坏。

(3)准备阶段所要做的是根据调查问题及其所规定的调查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和工具准备,在整个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调查实施阶段是根据调查设计所确定的思路、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工作,这个环节是整个程序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将对整个社会调查的成果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

若与先前的调查研究设计不符要及时对调查研究设计进行修正。

(5)分析阶段主要对调查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录入、统计、分析等工作。

(6)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最后阶段的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和应用调查成果。

总结阶段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全面系统的反映。

第二章调查课题的选择和调查设计一、填空题1.根据关注点不同可将调查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

2.人们选择课题的主要标准包括: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3.选择课题的途径包括:从现有文献中寻找;从个人经历中寻找;从社会生活中寻找。

4.社会调查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三种:探索、描述、解释。

解释性调查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往往要提出一系列的研究假设,并收集资料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

5.分析单位是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它不是调查对象,主要有以下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是:层次谬误、简化论。

6.从时间维度可将社会调查分为:横向调查和纵向调查。

二、思考题1.选题的标准包括哪些?(1)重要性,要针对客观需要,具有现实意义,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

(2)创造性(3)可行性,要考虑社会调查的主、客观的限制,它是决定性标准。

(4)合适性,指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最适合研究者本人的特点,如研究兴趣、熟悉程度、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相似程度以及研究者所能调动的资源与课题相符的程度等。

2.什么是课题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课题进行明确化定义: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混的想法变成明确而清晰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和特定问题。

原因:(1)缩小问题的范围来使课题逐步明确化(2)运用变量的方式来进一步明确调查课题。

3.社会调查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1)调查目的: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

(2)分析单位(3)时间维度:横向调查、纵向调查(趋势调查、同期群调查、同组调查)(4)具体方案:说明目的和意义、说明内容、说明理论假设、说明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三章抽样一、填空题1.根据抽样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型: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2. 随机抽样不受研究者人为的影响,总体中元素被抽取机会是均等的,样本能较好地代表总体;非随机抽样主要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和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样本,总体中元素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概率抽样的方法可以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4.非随机抽样可以分为: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5.五种随机抽样方法中,最基本的两种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当总体中子群组间差别很大,而子群组内部差异不大时,适合分层抽样法。

当子群组间差别不大,而子群组内部差异较大时适合整群抽样法在范围特别广、对象层次特别多采用多阶段抽样法。

二、思考题1.抽样的基本作用是什么?(1)可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2)可对所抽取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3)可避免影响甚至损害总体中更多的个体。

(4)好的抽样方法可以减少人为误差。

2.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原因: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原理进行的,它要求样本的抽取具有随机性,利用各种概率抽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可以抽出较具代表性的样本,从而由样本推论总体,通过对样本资料的分析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3.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1)分层抽样: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型或层次,再从各个类型或层次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当总体中不同子群组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差异不大时,适合分层抽样。

(2)整群抽样适用于抽样的单位是成群的个体,适用于总体中不同子群组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组内部差异较大,适合整群抽样方法。

4.分层抽样与定额抽样的区别在什么地方?(1)分层的目的不同: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分层抽样一方面要提高各层面的异质性与层内的同质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到某些比例小的层次,使得所抽样本的代表性进一步提高,误差进一步缩小。

(2)抽样概率不同:定额抽样时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寻找符合特征的样本;分层抽样时客观地、等概率地到各层中进行抽样。

(3)在各类型和层次内的不同:分层抽样在各类型或层次内采用随机方式抽取样本,而定额抽样在各类型或层次内由调查人员主观抽取调查对象。

5.多阶段抽样中为什么要保证开始阶段的样本规模?原因:由于每级抽样都可能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在所有概率抽样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大,因此,要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这样可以将开头阶段群(组)中个体单位的异质性包括在样本内。

6.影响样本规模的确定因素有哪些?(1)总体规模(2)总体的异质性程度(3)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4)抽样误差第四章测量一、填空题1.测量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或符号。

2.测量的四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对性别、婚姻的测量为定类测量;文化水平的测量为定序测量;智商、血压的测量为定距测量;生活花销的测量为定比测量3.量表常用于人们心理特征的测量,常见的量表形式有: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

4.信度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主要由以下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5.效度即测量的准确度或有效度,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要测量概念的真实含义,它有三种不同类型: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

二、思考题1.社会测量的特征是什么?(1)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有一定主观性;(2)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测量内容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法则,缺乏标准化和统一性;(3)有一定的模糊性,难高度量化和精确化。

2.比较四种测量层次的异同。

a.定类测量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和不等于。

它有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b.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其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他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

c.定距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d.定比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存在,是定比测量和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与定距测量相比,定比测量更有利于反映变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e.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

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才来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用。

社会测量中尽可能对它们进行高层次的测量。

3.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操作化的过程与方法各是什么所谓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一是对进行概念的澄清与界定:1)对概念本身进行界定;2)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操作化定义。

二是发展测量指标:1)列出概念的维度;2)建立测量指标。

三、练习题1.对“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智商”、“工作年限”的测量分别属于什么层次的测量?答: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2.举例说明概念、变量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a. 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构建理论的基本要件。

例如:政治社会化、文化认同等。

b有些概念及其属性在量上或质上有所变化,这种会发生变化的概念及其属性在统计上也称为变量一个概念如果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取值或范畴是就是变量,例如:文化程度就有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取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