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PPT-34)

思想政治教育(PPT-34)


(三)缺乏时代性: 未能适应时 代的要求,与现实有较大距离 。
(四)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 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科学认 识事物的方法,没有贯穿于教 育内容的始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国际比较 中国: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 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日本: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 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 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 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 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 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 康的国民。
规定“教育必须尊重作为有 健全判断能力的公民所必 要的政治教养。法律所确 认的学校,不许支持特定 政党或为反对这一政党而 从事政治教育以及其它政 治活动。”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 委员会在报告里总结为调 整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 习)、学会做事、学会合 作,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 的普遍推崇。
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德育 目的的依据 (一)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论(英国) 英国德育目的:培养理性的、 自治的个人
著名公司选拔人才的标准

首创新浪网的四通利方公 司:不看学历,需要的是 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敏感 型的人才。

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 联想集团需要的人应具备 三条:第一做人要正;第 二要胸有大志,即有极强 的进取心;第三要有才, 既善于学习和总结。

美国著名半导体企业Intel公司 来中国招聘人员,对员工素质 的基本要求包括:一要有学习 新东西的能力,一个有潜力继 续学习的人才可能创造更多的 价值;二要对自己有信心,敢 于提出不同意见;三要在做事 前先考虑应不应该做,而不是 只管把事做好,不问该不该做。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及其内容结构
第一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的及其内容结构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 向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 力 (三)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 果提供依据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的主要依据 (一)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及所处的信息化、全球化和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
(二)个人发展目的结构 培养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对 象具有相应的品质 培养和发展个性,完善独立 人格 培养个体发展和完善所应具 备的品质和才能
四、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结构的 构建特点 (一)一定的指向性(促进资本主 义社会的发展) (二)一定的系统性(社会目的和 个体目的的完整统一) (三)层次性(以不同层次的需要 为基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操作)
社会本位论(美国) 美国: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 并对社会尽责任和义务的公 民 (二)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 道德等意识形态(思想依据)
(三)资本主义现代科技和经 济发展(现实依据)
(四)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传统 文化(历史依据) 人文主义思想
三、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的内容 结构 (一)社会内容目的结构 培养具备基本道德素质和社会职 责的良好公民(最基本的层次) 培养具有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 活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社会成 员(核心内容) 培养具有本国民族传统和国家意 识的国民
1、 能力基础:读、写、听、说, 完成一般的数学运算。 2、 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会决 策、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学习新知 识和推理等。 3、 素质基础:有责任心、自尊心、 善交际、能自律、正直和诚实
该报告提出21世纪美国全体就 业人员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是: 1、资源统筹能力。包括合理 统筹分配时间、财力、物资和 人员的能力。 2、善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 的能力。包括团队精神、领导 能力、服务能力、谈判能力、 适应能潜力; 在大学强调满足整个社会 对教育的需要。教育目标 显示了教育体制中个体适 应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动态 平衡。
埃及:教育目的在于强化民 主,保证机会均等,并塑造 具有民主素质的人;也在于 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在教 育与工作间创立密切的功能 关系;教育应该有利于培养 献身国家的人,并使受教育 者完全接受阿拉伯文化……
(二)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在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 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 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一)根本目的(远期目标) (二)具体目的(近期目标)
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 本任务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对人才评价标准出现的新动向, 被教育部有关领导概括为两点: 第一,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比掌握较多已有的知识更为重 要;第二,更重要的是能否运 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过去的 标准,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或 者以专业经验多少来评价人才。

创新人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 表现为事业心、进取心、责任 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当 代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集体性, 需要协作精神,与人相处的能 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人才的 特征也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 冒险、敢于怀疑和具有挑战精 神等等,即企业家们最看重的 “潜力”。
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 取、评估信息,组织、保持信息, 诠释、交流信息和利用电脑处理信 息的能力。 4、系统运作的能力。包括认识系统、 监控系统运作、改进设计系统的能 力,要求能系统理解复杂事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 5、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 力。包括选择科技、应用科技等能 力。
韩国:韩国政府提出培养“全人” 并具体化为代表21世纪韩国人 形象的“四种人”,即:具有 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 “与众共生共存的人”;具有 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 “智慧的人”;能够主导国际 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 人”;懂得劳动价值、有脚踏 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
美国: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心智, 以便在将来的经济社会中能履行公 民职责。美国劳工部SCANS委员会 1991年根据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高 质量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调查,提 出了一份《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 的要求》咨询报告,将美国教育面 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三 大基础、五种能力” 。

21世纪人才应具有的“三大基础” 是:
思考题: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何在?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有哪些? 3.为什么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4.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内容结 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阅读书目: 1.邓小平: 《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 能团结起来》, 《邓小平文正选》 第3卷,人民出版 社. 1993年版。 2.李瑞环: 《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的若干问题》,人民日报, 1990年5 月19日。 3.张耀灿、陈万柏主编: 《思想政治 教育学概论》.第6章,湖北科技出版 社. 1995年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 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 一种人格特征,反映的是 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我 国教育培养目标里,却没 有对这种创新人格提出明 确的要求。
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的内容结构 (一)思想内容 (二)政治内容 (三)道德内容 (四)法制内容 (五)心理内容
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 内容结构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泛政治化(政治类内容占 54.6%):抑制了思想的创造性 和丰富性 (二)理想化,缺乏层次性:以 真理的姿态出现,高标当底线。 “目中无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