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1、根据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五层。
(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升高100m下降℃. (2.)平流层:同温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变化;臭氧层在同温层上部,气温则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
(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层顶温度可降至-83℃~ -113℃。
(4.)暖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5.)散逸层:空气更加稀薄,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高,气体电离度越大。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累计到超过大气自净化过程(稀释、转化、洗净、沉降等作用)所能降低的程度,在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有害于生物及非生物。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气溶胶——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气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颗粒较小,但毒性更大。
如光化学烟雾等。
4、大气污染的分类:•按影响范围分:局域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按污染物特征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性污染;•按放射性特性分:放射性污染和物理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源分类:•按源的形态分:固定源(工厂烟囱)、移动源(飞机、轮船、火车等);•按源的几何形状分:点源(烟囱)、线源(公路,一排烟囱)和面源(居民区、车间无组织排放);•按源排放时间分:连续源(连续排放)和间断源)(间断排放)等。
5、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 ≤100um 的颗粒物。
颗粒物粒径大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粒径越小,越不易在大气中沉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人体内;(2)尘粒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6、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7、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即: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7、空气污染指数API: Air pollution index设I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为该污染物的浓度。
则例:某区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见下表:表污染物的平均浓度PM10 CO SO2NO2求该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及空气质量等级.解得:所以该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为73,,达到空气质量2级,PM10为最主要的污染物8、简答题我国的主要污染特征: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此外,近年来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也使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石油炼制后得到的产品主要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及沥青等。
1、燃料的分类:按来源分为:天然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人工的二次能源(焦炭、汽油、煤气)按物态分类为:固体燃料(煤)、液体燃料(石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2、 燃烧——燃料中可燃组分与空气或氧气发生反应,使燃料中的可燃组分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并伴有光和热产生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温度、空气、时间、燃料和空气混合3、 理论空气量——指1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可根据燃烧方程式进行计算。
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外界供应的理论氧气量为:理论空气量为:实际空气量:空燃比 AF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例如:汽油(~C 8H 18)的完全燃烧:C 8H 18+(8+18/4)O 2+(8+18/4)N 2 → 8CO 2+9H 2O+ × 解: 汽油的质量:128+18 = 空气的质量:32+28= 1723空燃比 AF= 4、烟气体积计算 理论烟气体积若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气及氮气四种气体,这时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
理论干烟气量为 :理论湿烟气量为:固体和液体燃料 理论干烟气量为:ya y y df N V S C V 799.079.0699.0866.100+++=理论湿烟气量为:2200dfa N H S1V0.79V ni i i x φφφ==+++∑()22222200000f CO H O N SO 00g a a a N H S 11V V V V V d V d 0.79V 2nni i i i i i yx φφφφ===+++=++1.24++++∑∑ya y y a a y y f N V S W d V H C V 799.079.0699.0)(24.1111.11866.1000++++++=烟气实际体积的计算5、燃烧过程中减排SO2的主要途径:燃料脱硫(燃烧前)、燃烧中固硫、煤炭转化。
6、汽油机的四冲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第三章 大气的基础知识1、物料恒算:输入的物料量±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2、粒径分布表示方法有哪些及其概念:表格法、图形法、函数法 频率分布— — 指某直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占总颗粒质量的百分比频率密度分布——指单位粒径间隔的频率分布,或单位粒径间隔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筛上累计频率分布——指大于某一粒径的全部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4、粒径分布函数(1.)正态分布(2) 对数正态分布(3)罗辛-拉姆勒(R-R )分布5、净化装置的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6、处理气体量:净化效率 ——单位时间内净化装置去除污染物的量与进入装置的污染物的量之比总净化效率:分级效率——除尘装置对某一特定粒径或该粒径某一范围内粉尘颗粒的除尘效率。
当ηd1=50%由总除尘效率求分级效率:ok o y y V a V V )1(016.1-+=)...]1)(1)(1(1[321ηηηη----=T 12()/2N N N Q Q Q =+分级效率求总效率:第四章 颗粒污染物的去除第一节,机械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1、 除尘器——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
2、 机械除尘器——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 气体分离的装置。
3、重力沉降室原理:层流沉降:多层沉降室(n 层):分级效率增大为n 倍,最小直径减小到4、惯性力除尘器原理:利用障碍及压差,使含尘气流中的颗粒碰撞失速或急剧改变运动方向,从而依靠惯性实现气固分离的一种低效除尘装置。
可分为 撞式和折转式两大类。
其中前者主要靠粉尘颗粒高速冲击挡板后失速重力沉降来实现气固分离的;后者则主要靠高速运动的气流突然转向时的离心惯性力来分离细小颗粒的。
5、旋风除尘器原理:一.惯性分离;二.离心捕集;三.尘股滑落;四.锥底浓集;五.重力卸灰。
图∑∆=idi D ηηLgv H d p ρμ18min ≥μρ182g d v p s =vHL v H t v H h s s d ===η切向速度:旋风筒内流体切向速度沿径向分布近似为一核心为强制涡,而外层为准自由涡构成的组合涡。
强制涡 :准自由涡:分布图:涡旋指数:对内涡旋 (强制涡) n = -1对外涡旋 (准自由涡) n < 16、第二节、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的类型:低能除尘器(喷雾塔、旋风洗涤器) 高能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泡沫洗涤器、填料塔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第三节,电除尘器1、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气体电离;粒子荷电:在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使放电极附近发生电晕放电,气体电离,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在放电极附近的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吸引过去而失去电荷。
自由电子和随即形成的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作用向集成极移动, 并充满到两极间。
含尘气流通过电场空间时,自由电子,负离子与粉尘碰撞并附着其上。
粒子沉降:荷电粉尘在电场中受库仑力的作用向集尘极移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到达集尘极表面,放出所带电荷而沉集其上粒子清除:当粉尘沉积到一定厚度后,用机械振动等方法将其清除掉,使之落入下部灰斗中。
2、粒子荷电机制(电场电荷、扩散电荷)3、异常荷电现象:. 反电晕: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电或在集尘极发生反电晕现象,通常当比电阻高于2×1010欧姆厘米时,较容易发生火花放电或反电晕,破坏了ωr v t =正常电晕过程。
.电晕闭塞:当含尘量大于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尘粒再电场中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小到零,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闭塞。
4、粒子得驱进速度的概念:在电场中的荷电粒子受到库仑力qE p 和气流阻力3πμd p ω的作用,当这二力平衡时,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电力沉降速度,即粒子的驱进速度ω。
理论驱进速度比实测所得的有效驱进速率大2-3倍。
式中 E p ──集尘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简称集尘场强,V/m; q ──粒子荷电量, C ;μ──气体的粘度,; d p ──尘粒的直径,m 。
4、 分级除尘效率:多依奇方程)ex p(--1-121i i i Q A C C ωη==5、影响捕集效率的因素:有效驱进速度、粉尘比电阻如果粒子比电阻过低,即导电能力强,则带负电的粒子到达集尘极后,不但未将负离子转移到集尘极上进行电性中和而被捕集,而且立刻放出所带负电荷、获得正电荷。
若正电荷形成的斥力大于粒子的粘附力,则沉积的粒子又被排斥到气流中,形成重返气流,造成粒子沿着极板表面跳动着前进,最后被气流带出除尘器。
若粒子比电阻过高,这种粉尘到达集尘极后释放电荷很慢,并残留着部分电荷,这不但会排斥随后而至的带有同性电荷的粒子,影响其沉降,而且引起粉尘层空隙中的气体被电离,发生电晕放电。
这种在集尘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的现象称为反电晕。
另外,电晕产生正离子和负电子,正离子穿过极间区域向电晕极运动,会使集尘场强减弱,粒子所带负电荷部分被正离子中和,粒子电荷减少,因而削弱了粒子的沉降,捕集效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