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课件】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知识

【环境课件】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知识


(6)输入体系的功:W;
式中: υ ——计算断面处流体的速度,m/s; z——计 算断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m; P ——计算断面处 流体的压力,Pa; ν——计算断面处流体的比容,
m3/kg
注:U+ Pν=H(焓)
• 2、热量衡算
Σ Q= ΣH2- ΣH1 应用条件:W=0,动能( υ2/2 )和位能差(gz) 等于0。
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础知识
在这一章里主要介绍大气中污染物— —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特性和控制的基 础理论知识。 • 重点:颗粒的粒径和颗径分布、净化装置 的性能 • 难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气体中的颗 粒动力学
4、1 气体的物理性质
• 4、1、1气体的状态方程 PV=mR0T/M(一般形式) R=R0/M
PAG1
CBL1
填料塔
PAG2
CBL2
解:据题意进行物料衡算
(1)进入填料塔的物料量为G×PAG2/P ( mol/(m2.h) ) (2)流出填料塔的物料量为G×PAG1/P ( mol/(m2.h) ) (3)填料塔内无A 物质生成(即A积累量为0) (4)在填料塔内消耗的A物质量等于A与B的反应 量,为
式中:H1、H2——分别是断面1、2处的焓。
教材例题3-2: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在例题中 Q2=Σ( njCpj)ΔT =……

Q2=(343.04+0.13T-27.174×10-6 T2)(T-298) 转化过程:Cp与温度间存在如下关系: Cp=a+bT+cT2+dT3 上述四种气体的有关参数如下:
式中:ρ—气体密度,kg/m3
注意: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一般以空气 的粘度来代替混合气体的粘度,可从有关的手册 中查到。
4、2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4、2、1物料衡算
1、物料衡算式 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物料衡算的一般形式: [输入的物料量] ±[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
量]=[输出的物料量]+[积累的物料量]
• 3、粘度
定义式: μ=( F/A )/(dυ/dy) 式中: F——内摩擦力,N A——层间的接触面积, m2 dυ——层间的相对速度, m/s
dy——层间的垂直距离,m μ——动力粘度,简称粘度, Pa.s
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是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二是 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而交换动量的结果。
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 ν )的关系 ν= μ/ρ
(3)判断可压缩性流体是否进行不可压缩性流动
的依据:马赫数( MA )
MA = υ/ υa
式中:υ,υa——分别是流体的流速和声速 m/s
判断:当MA ﹤0.25时,这种流动可认为是不
可压缩性流动;当MA >0.25时,这种流动是可压缩 性流动
• 4、2、2能量衡算 1、能量衡算的基本方程
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积累的能量
2、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
– 搜集计算数据,如输入和输出物料的流量、温度、 压力、浓度、密度等,使用统一的单位制;
– 画出物料流程简图,标示所有物料线,注明所有 已知和未知变量;
– 确定衡算体系;
–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如无 化学反应可省去;
– 选择合适的计算基准。对连续流动体系,通常用 时间作基准;
L(CBL1-CBL2)/bCT ( mol/(m2.h) ) (5)列物料衡算式
G PPA2 GG PPA1 GbLT C(CB1LCB2L)
解得:
CBL2 CBL1 bLCTPG(PAG2 PAG1) 8001560010105 (0.0010.000)2
7105 1 79.36mo/lm3
3、连续性方程
2、比热: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1K 所需要的热 量,分恒压比热(Cp)和恒容比热(Cυ),二 者的关系如下:
Cp= Cυ +R(R=R0/M) 比热比:K= Cp/ C υ 比热与温度的关系:纯空气的比热随温度 的升高而升高,而比热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
平均比热:空气、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混合 物的平均比热是混合物各组分比热的加权平 均值。
(1)平均恒压比热
n
Cp CmaCpa CmiCpi i1
(2)平均恒容比热
n
C CmaCa CmiCi i1
式中:
ˉ
Cp, Cυ——混合气体恒压比热和恒容比热,J/(kg.K) Cpi, Cυi——某气体污染物的恒压和恒容比热, J/(kg.K) ; Cma, Cmi——空气和气体污染物的质量分数。
气体在变断面的管道中流动时,在稳定流的情况下, (1)以可压缩性流动时
ρ1A1υ1= ρ2A2υ2=G
(2)以不可压缩性流动时
A1υ1= A2υ2=Q( ρ1= ρ2 )
式中: A1,A2——断面1、2的面积,m2; υ1,υ2——断面1、2处的流速, m/s; ρ1、ρ2——断面1、2处的气体密度,kg/m3; G——气体质量流量, kg/s
– 列出物料衡算式,进行数学求解。
例题:(见塔,将 一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从0.1% 的含量降低到0.02%。液气
流量分别为 L=1×105mol/(m2.h),总压 P=1.013×105Pa,液体总摩 尔浓度CT=56000mol/m3,水 中加入组分B进行瞬间快速 化学反应,组分B浓度较高 CBL1=800,化学计量式为: A+B→C,试求出口水中B的 浓度。
PV=mRT(工程上应用的形式) 式中: m——气体的总质量,kg;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 /mol; P——压力,Pa; R0=8.314J/(mol.K);
(2)颗粒污染物和空气混合物的平均密度公式
n
Caa Ci i i1
式中: n——气体污染物的组分数; Ca, Ma ——空气的体积分数和摩尔质量; Ci, Mi——某气态污染物的体积分数和摩尔质量; ρa, ρi——混合物总压下空气的密度和颗粒污染物的 密度,kg/m3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物料的流动通常是连续 稳定的,体系积累的能量等于0。即
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0 具体的形式见教材P37图3-5、公式3-30所示。
(1)内能:用U表示;
( 单 位 质 量 )
能 量 的 构 成
(2)动能:υ2/2; (3)势能(或位能):gz (4)输入的流动功:Pν (5)输入体系的热量:Q;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