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
不禁拍案叫绝。
李老绝对可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
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
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
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
经过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非。
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
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
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
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
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
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
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
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
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
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
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
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
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
另外,其实比武发力。
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
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
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第 2 页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
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浑圆桩足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
练武先练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
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一浑圆桩是这个原理。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
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
等于没有站桩。
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
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浑圆桩时,身子让眼睛领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摆拳架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
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
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
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
二、五行拳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
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
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就会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
薛颠第 3 页说过:“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
”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许多人身体都有隐疾,以劈拳练息可以将其灭于无形。
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
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形意拳先练劈拳。
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
正是“金生水”,劈拳属金,钻拳属水。
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较困难。
劈拳养肺,人的两条胳膊对肺直接作用。
小孩们做的广播体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都是通过运动两条胳膊,来达到锻炼呼吸,强健肺部的效果。
在练劈拳的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日,觉得手指粗得像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漩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这都是错觉。
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了,忙了这个忙那个,如小孩一样,干什么都兴致盎然。
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了,就说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了。
形意拳自古讲究“拳打卧牛之地”,有个能挪步的地方就练上了,到开阔地打拳只是入门的方便之法。
因为劈拳练息,这个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强身。
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学拳就真是趣味无穷了。
人的两条腿属于肾。
一个人得了阳痿病,会被叫“肾水不足”。
钻拳以打法来说,是要练肘或指节的,但以练法来说,是要练腿,以活腿来养肾。
所以钻拳的步伐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螺旋前进。
让两条腿有一个松快的余地,这样肺气足,肾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进修。
所以要钻拳接着劈拳练。
第 4 页“崩拳有九、钻拳有六”,钻拳的六个变招中,学会了两个就全有了。
一个是前手压住对方,扯带得后手撵锥子似的撵进去。
另一个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后手上了,变魔术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换了身型。
两者的前后虚实不同。
整体说来,钻拳不是钻拳,是钻身。
旧时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挂着沉甸甸的棉帘子,人进商店,前手一撩门帘,身子就往里钻,身子一动,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进了门,帘子也刚好落下,有道缝就进了人。
这是生活里转换虚实的现象,形意拳的“换影”也是这个意思。
“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弛。
把直来直去的拳打转了。
把转着的圈打直了,这是崩拳的练法。
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足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
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这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便要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了。
炮拳前手横架在眉前,后手由面门径直打出去,攻击敌人面门,取开炮的意象,称前手为炮架,后手为炮弹,后手的出拳路线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开始练时可先从弹力人手)。
打炮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
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力挥出。
横拳的练法,是斜着进一小步,横着退一大步,横拳等于是倒着打的,正好练这“踏荷叶”,脚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叶杆上,只有一根丝能支持,要用脚的肉感,把这根丝探测出来。
第 5 页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横拳,横拳属土,万物归于土,土含育万物,生发着劈、崩、钻、炮,所以横拳是无形的,横拳劲是形意拳最独特的东西。
横拳是无形的,而有形的横拳就是蛇行,一横身子。
就有了兜、裹、丢、顶。
我年轻时与人试手(试手就是试试,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
自己却奇怪上了,这是个什么动作?回味一下觉得像是蛇行,连带着横拳也明白了。
练形意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钻、横的基本型就把这个“重收”耍在动作上了,钻拳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横拳是进一小步退一大步。
而在变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
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五行拳不是练拳,而在练五种不同的劲,所以每一种拳的转身姿势都不同。
转身姿势是为劲而设立的,多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离不开,上手就受益。
将五行拳的小动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
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里变化出来的,而练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练起来,就知道两者是一个脉。
拳劲起自腰劲,只有头虚领了,腰里才生力,站桩首先是为了生腰力。
脊椎敏感时,要让站桩法动起来,可以尝试一下薛颠的蛇形。
蛇形是肩打,“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绕在后臀胯下,贴着尾椎骨向上一提。
犹如马尾巴乍起来,才能跑狂了,撑上这个劲,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这是桩法融入拳法。
从薛颠的角度讲。
劈拳起手势、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这样十二形就第 6 页如五行拳一样,其实这是五行拳该有的东西。
指望摆出劈、崩、钻、炮、横的架子赢人,是指望不上的。
不能蛮干,否则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劲。
为人处事也要这样,练了功就要藏着,藏不住就会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还得深藏。
关键时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给写实用功、心地纯正的君子的。
三、十二形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义传的,是他从山西学来的。
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臀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武林里讲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指的是他的猴形。
他身法快、比武时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里有他,但确定不了他的角度。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
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
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
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
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
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
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
所以崩拳微妙。
对于蛇形。
薛颠说:“一动手,就是这事,没旁的事。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第 7 页可想这一式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