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 第三版 笔记

政治学原理 第三版 笔记

1.1.1政治的分析单位(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该政治观的典范: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第一,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一,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古典多元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代表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2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权力的三面性:权力的第一面一一着眼于决策的权力。

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

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1.2.1政治的核心概念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经典权力观1.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权力观具有精英主义的气质1.2.2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卢梭:“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萨托利:“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

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

”2.权力的制约奠定现代分权制度基础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宪政对权力的制约既包括对少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对多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

一句话,对权力都要进行制约,无论是谁的权力,或什么样的权力。

如何在制度结构层面制约权力?第一,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应如何进行?第一,分立的权力部门如何才能实现制约?第三,这种制约如何才能实现平衡,而不是导致僵局或失衡?在权力制约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权力制约;第二是权力制约的具体制度安排。

前者是对人类政治共同体普遍有效的基本原则,后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合适的制约方式,不能把某种特定的权力制约方式与权力制约本身简单地等同起来。

2.1历史的维度到目前为止,政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制度研究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2.1 . 1制度研究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一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一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

主要观点:第一,传统的或古典的制度方法是形式一法律和历史一比较的。

第一,尽管不存在明确的理论建构目标,传统的制度取向也有自身的理论关照。

第二,政治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带有强烈的价值因素,这表现为赞成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价值。

2.1.2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新的研究假设是:政府决策的权力或许就在这些非正式的组织和行为之中。

这些发现和假定将政治学带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形式和法律结构转向围绕这些结构的非正式的实际政治。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研究阶段达致高潮,并对美国政治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阶段研究方法上的两个基本的缺陷一是缺少测定资料可信程度以及基于这些资料的发现和解释的正式方法。

二是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有明确区分开来,两者常搅和在一起。

2.1.4后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的兴起是因为行为主义遗留下来许多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的抨击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为主义科学观的批判。

另一个火力点集中在“价值中立”上。

政治学中规范研究的复兴规范理论的复兴以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与诺齐克之间的争论为代表,前者发表了《正义论》(1971年),后者以《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年)来回应。

争论的核心问题都与国家有关:一是国家或政府存在的目的。

二是“分配正义" (distributlvejustlce) 及其对自由的意涵。

对于政治学研究而言,规范研究复兴的意义在于,将被行为主义驱逐出去的价值重新带回来,而且确定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适当地位。

2.2如何研究政治:逻辑的维度所谓逻辑维度的分析是指考察政治学中存在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是在政治学的历史过程中渐次发展和形成的。

大致说来,迄今为止,政治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范式有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221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并将其置于因变量的解释地位。

其次,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复数,亦即存在不止一种的制度主义,而且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

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续上)再次,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政治,其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哪一种政治制度最适宜于产生“好”的政府和社会关系?第二,怎样解释政治制度安排的多样性?第三,政治制度的差异对政治行为、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虽然同冠名为新制度主义,不同类型的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多元的,甚至它们对什么是制度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222 精英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古典精英理论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否定性回应。

“精英一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

代表人物:米歇尔斯一“寡头统治铁律熊彼特一“精英民主论”精英理论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理解权力在社会中的配置状态。

223 多元主义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争论的核心在于·社会中权力的配置究竟是高度垄断的,还是多元分散的?使多元主义有别于精英主义的是对两种不平等方式的区分,即累积性不平等与弥散性不平等。

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对立并非不可消解。

“精英多元主义”一词也许较好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结合。

225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萌芽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的高潮时期,七八十年代成为政治学中的显学。

表2一1政治与经济的市场观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涉及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将经济人模型引入公共领域是否得当?政府机构是否具有区别于私人企业的公共性?政治中的行为真的是理性算计的么?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中的行为差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第二个方面是公共选择理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由于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右派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遭到了具有左倾倾向的学者的猛烈攻击。

3.1从城邦国家到民族国家城邦国家→帝国国家→封建国家→民族国家3.2国家的形式3.21国家政体形式I .君主制君主制是指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元首拥有的权力从绝对到虚位象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君主制分为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是西方国家进入宪政国家时期的一种政体形式,君主是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

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

(1)二元立宪君主制。

二元立宪君主制是君主制和议会制并存的政体。

(2)议会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的国家。

2.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

在资本主义共和制国家,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

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共和制。

当代共和制的类型( 1 )议会共和制一一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种政体(2)总统共和制一一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直接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3)委员会共和制一一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4)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一一有巴黎公社、苏维埃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形式。

322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而言,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作为整体的国家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也即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

国家结构形式从制度上规定了权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和运用。

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1.单一制单一制是指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国家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国籍:第二,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其设置与权限均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权力没有宪法保障,第三,在对外关系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联邦制的共同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定,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

3.邦联制邦联制是若干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

邦联成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只是根据相互签订的协约,明确表示让与或委托邦联机构某些权力。

邦联成员国各自仍有对内对外主权,保留本国政府机关的一切职能,并有权自山退出邦联。

邦联没有统一的宪法,没有凌驾于各成员国之上的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预算、国籍等,因此,邦联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邦联所设置的统一机构是一个协商性的“邦联议会”或成员国的“首脑会议”,它的决定只有经过成员国政府的认可后才具有法律效力4.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国家结构用宪法的形式划分了不同层次国家部分之间的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力主体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结构也出现了趋中和融合的趋势。

如自1789年美国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制以来,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