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06年高考看如何用导数探讨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
2006年高考数学导数命题的方向基本没变,主要从五个方面(①与切线有关的问题②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问题③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④不等式证明问题⑤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有关的参数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导数的掌握水平。
但是,2006年高考数学导数命题在方向基本没变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福建理科卷第21题研究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福建文科卷第19题研究分式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湖南卷第19题研究函数的交点问题,四川卷第21题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
从以上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导数命题创新的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多元化,由研究单一函数转向研究两个函数或多个函数,二是研究内容的多元化,由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极值)转向运用导数进行函数的性质、函数图象的交点和方程根的分布等的综合研究,实际上就是运用导数考查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
试题“以能力立意”的意图表现明显,试题注重了创新、开放、探究性,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
考查了学生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运用导数的知识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呢?下面我们先看一看今年的高考题。
例1(福建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f(x)=-x 2
+8x,g(x)=6lnx+m (Ⅰ)求f(x)在区间[t,t+1]上的最大值h(t);
(Ⅱ)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若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Ⅰ)略
(II )∵函数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令f(x)= g(x) ∴g(x)-f(x)=0
∵x>0 ∴函数ϕ(x)=g(x)-f(x) = 2
x
-8x+6ln x+m 的图象与x 轴的正半
轴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262862(1)(3)
'()28(0),x x x x x x x x x x
ϕ-+--=-+=
=> 当x ∈(0,1)时,)(1
x ϕ〉0,)(x ϕ是增函数;当x ∈(1,3)时,)(1
x ϕ〈0,)(x ϕ是减函数;当x ∈(3,+∞)时,)(1
x ϕ〉0,)(x ϕ是增函数;当x=1或x=3时,)(1
x ϕ=0。
∴ϕ(x )极大值=ϕ(1)=m -7, ϕ(x )极小值=ϕ(3)=m+6ln 3-15.
∵当x →0+
时,ϕ(x)→∞-,当x +∞→时,ϕ(x)+∞→ ∴要使ϕ(x)=0有三个不同的正实数根,必须且只须
⎩⎨
⎧<-=>-=,
0153ln 6)(,
07)(+极小值极大值m x m x ϕϕ ∴7<m<15-6ln 3.
所以存在实数m ,使得函数y=f(x)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m 的取值范围为(7,15—6ln 3). (分析草图见下图1)
图1 图
引申1:如果(Ⅱ)中“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变为“有且只有一个不同的交点”怎么解答呢?
前面相同,只需把后面改为=极小值)(x ϕm+6In3-15>0或=极大值)(x ϕm-7<0,
即m>15-6In3 或m<7时,函数y=f(x)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不同的交点(分析草图见图2和图3)。
引申2:如果(Ⅱ)中“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变为“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怎么解答呢?
前面相同,只需把后面改为=极小值)(x ϕm+6In3-15=0或=极大值)(x ϕm-7=0,
即m=15-6In3 或m=7时,函数y=f(x)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分析草图见图4和图5)。
图4 图5
从上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用导数来探讨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y=g(x)的图象的交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构造函数ϕ(x)= f(x)-g(x)②求导)(1
x ϕ③研究函数ϕ(x)的单调性和极值(必要时要研究函数图象端点的极限情况)④画出函数ϕ(x)的草图,观察与x 轴的交点情况,列不等式⑤解不等式得解
解题的关键是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研究问题。
下面用这几个步骤来完成2006年四川卷第21题。
例2(四川卷第21题)已知函数3f(x)+31,x ax =
-g(x)()5,f x ax '=--其中
)(1x f 是的f(x)的导函数。
(Ⅰ)对满足11a -≤≤的一切a 的值, 都有g(x)0,<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Ⅱ)设2
a m =-,当实数m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函数y=f(x)的图像与直线y=3只有一个公共点。
解:(Ⅰ)略
(Ⅱ)3f(x)+31,x ax =
-()'2233f x x m =-
①当0m =时,()31f x x =-的图象与直线3y =只有一个公共点
②当0m ≠时,令ϕ(x)= f(x)-3=433-+ax x ,)(1
x ϕ=a x 332+=2
233m x -
42))(2--==∴m m m x (极小值ϕϕ〈-4
又∵ϕ(x)的值域是R ,且在()
,m +∞上单调递增
∴当x m >时函数)(x y ϕ=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x m <时,恒有)()(m x -≤ϕϕ 由题意得0)(<-m ϕ 即0422
<-m m
解得(
)()3
0,2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草图见图6)
当然,题目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些变式,但是基本方法没有变化。
如:2006年福建文科卷21题。
例3(福建文科卷第21题)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0,5),且
()f x 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12。
(I )求()f x 的解析式;
(II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37
()0f x x
+
=在区间(,1)m m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若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Ⅰ)f(x)=2x x 102
-(过程略)
(II )方程37
()0f x x
+=等价于方程32210370.x x -+= 设3
2
()21037,h x x x =-+
则2
'()6202(310).h x x x x x =-=-
当时,)0,(-∞∈x '()0,()h x h x <是减函数;
当10
(0,)3x ∈时,'()0,()h x h x <是减函数; 当10
(,)3
x ∈+∞时,'()0,()h x h x >是增函数。
(见图7) 图7
101
(3)10,()0,(4)50,327h h h =>=-<=>
∴方程()0h x =在区间1010
(3,),(,4)33
内分别有惟一实数根,而在区间(0,3),(4,)+∞内没有
实数根,
所以存在惟一的自然数3,m =使得方程37
()0f x x
+
=在区间(,1)m m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从上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练习
对于公比为2,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其中存在三项,使得这三项也是此等比数列中的项,并且项数也相同?证明你的结论。
解:设等比数列n b ,则1
2n n b -=,
设等差数列通项对应的函数为y ax b =+,等比数列通项对应的函数1
2
x y -=,
由12x y y ax b
-⎧=⎨=+⎩,由120x ax b ---=,设1()2x f x ax b -=--,则1'()2ln 2x f x a -=- 当0a ≤时,显然'()0f x >,即()0f x >为单调递增函数,故()y f x =至多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方程1
2
0x ax b ---=至多有一个根;
当0a >时,若2
1log ln 2a x <+,则'()0f x <;若21log ln 2a x >+,则'()0f x >; 故()y f x =在2(,1log )ln 2a -∞+为减函数;在2(1log ,)ln 2
a
++∞为增函数;
因此()y f x =的图象在2(,1log )ln 2a -∞+上与x 轴至多一个交点,在2(1log ,)ln 2
a
++∞上
亦至多一个交点,从而()y f x =在R 上与x 轴至多有两个交点,即方程1
20x ax b ---=至
多有两个根;
综合以上可知,方程组 1
2x y y ax b
-⎧=⎨=+⎩至多有两根,即这两个方程表示的函数图象至多有
两个交点。
由于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至多有两个交点。
若在等比数列中存在满足条件的三项成等差数列,则必有三点共线,即直线与1
2x y -=必有三个交点,这不可能,所以不可能
存在符合要求的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