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案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案

UG-160/9.8-M3
动力场试验方案
编写: 张虎平
审核:
批准:
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热电车间
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
一、试车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
试车总指挥:
调试指挥人: 车间主任调试单位负责人
现场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设备技术员工艺技术员调试单位技术人员调试验收负责人: 安环部,生产部
参加人员: 工艺试车组成员,施工安装人员,电气仪表人员.
二、试验目的
对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目的是检验系统及转机整体运行情况,掌握转机及系统中挡板、液力耦合器的调节特性,标定压力、流量测量仪表,测试及调整进入燃烧室的一、二次风速,测试流化床的布风板阻力和料层阻力特性,找出临界流化风量及灰循环系统的特性,为锅炉的启动运行及燃烧调整提供参考资料。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测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锅炉燃烧系统最佳运行方式,从而保证锅炉燃烧稳定、完全、炉内温度场、速度场及热负荷分布均匀,防止结焦和燃烧设备损坏,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保证汽温、汽压稳定,以适应机组负荷变化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

为运行中料层厚度提高参考值等。

三、风量标定
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高压风机、二次风机,调定各试验项目所需工况,保持稳定运行。

标定和测试如下项目:
1、二次风机风量标定
按照下表测试:
2、标定二次风风量测量装置
在风量测量装置前或后一直段上进行测试标定。

按照下表测试:
3、在炉膛内二次风口测试二次风速,检查各风口气流的方向、调整各风口气流的均匀性。

同时,检查炉膛内各播煤风口气流状况。

4、一次风机风量标定
按照下表测试:
5、对总一次风风量测量装置标定
调节一次风机的挡板开度,在风量测量装置前一直段进行测试标定。

按照下表测试:
6、对上一次风风量测量装置标定
调节一次风机的挡板开度,在测风装置前一直段进行测试标定。

按照下表测试:
7、在炉膛内一次风口测试一次风速,检查各风口气流的方向、调整各风口
气流的均匀性。

三、测定布风板阻力及测定不同料层厚度风量与阻力关系。

1、空板阻力特性试验
在布风板不铺床料(空床)的情况下,全开风室入口各风挡板,改变一
次风机负荷,测试并记录一次风量和风室静压。

绘制出空板阻力曲线。

2、测试在不同的料层厚度下的风量与床压,绘制风量与床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3、测试一定的风量(选取设计运行风量)下的料层厚度与床压,绘制料层厚度与床压的关系曲线
4、对上述测试项目测试的同时,对锅炉引风机以及对应的炉膛负压进行相同工况的测试。

按照下表测试:
5、冷态临界流化风量的测量
临界流化风量是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最低风量值,低于此值就有结渣的可能性。

选择不同的料层厚度,取500mm、600mm、700mm测量临界流化风量,记录下风室压力和风量等值,最后绘制相应料层厚度的料层阻力和风量曲线。

6、床内各流化质量试验
在床上加一定的料层(料层厚度从400mm增加到700mm),启动引风机和一次风机,进入风室的一次风量从30000 NM3/h增加到65000 NM3/h,再从65000 NM3/h降低到30000 NM3/h,用钩耙在主床内钩动,从手感上
感觉流化效果。

停风机后观察,整个料层是否平坦,判断流化效果。

7、灰循环系统的工作特性试验
在床上加入约400mm厚的细炉料(粒度<3mm),启动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吹动床内炉料。

停止风机,检查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返料装置的工作情况。

四、试验条件
1、试验需用仪器仪表(试验单位自备)
S型皮托管 2只
热线风速仪 2台
电子差压计 2个
U型管差压计 2个
MO-80数字压力计 2个
2、试验购置材料(试验单位自备)
乳胶管Ф8 mm 30米
白胶布 2卷
白布带 50米
扳手 2把
钳子 2把
2#电池 16节
5#电池 12节
五、试验测点安装
1、在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入口风道及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量测量装置、
二次风测量装置及高压风机出口所在风道上安装测点,具体位置由调试单位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定,测量元件加工要求见附图。

2、所有烟风挡板检查校验完成,就地开度指示与表盘一致,建议调整当
开度指令信号为4.5mA时,开度为0%。

当开度指令信号为19.5 mA 时开度为100%。

3、所有烟风系统的风压及风量测点、变送器、二次仪表检查校验完成,
指示正确。

4、炉内、烟风系统作业完成,脚手架拆除,检查孔封闭,严密不漏。

5、根据试验要求在测量场所安装临时照明。

六、试验时间及人员
1、试验开始时间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由建设单位确定。

2、从开始试验到全部试验完成大约需要4~5天。

3、调试单位负责的试验策划、测试、计算及记录人员4~5人。

4、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按岗位配置,铺设炉料人员若干,配备设备检修人
员。

5、建设单位责成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