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化越来越严重,诸如对自身的学习价值观不正确认识,或是懒惰成性的,还有受到外来的诱惑的,总之存在于内外因素之中。

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使学生厌学原因复杂化。

当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产生时,必须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一方面,找出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转变他,使其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只有在转变他们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更正观念,这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厌学、环境、因素、对策
一、厌学原因
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轻松了,本应该能专心学习了。

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当前农村小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装病请假,这些情况仍然困扰着学校和老师。

为什么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呢?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总结如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导致依赖性严重,学习没有苦干劲。

特别是如今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珠,总是怕他们吃苦,只要合孩子的意愿,都是百依百顺,尽量让孩子享受好的,怕他们受到半点委屈,怕他们不能克服困难,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

快小学毕业了,还不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相比父辈以前,这个年纪就已是父母的好帮手。

试想,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能“学海无边苦作舟”吗?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打工成了民生的一种工作方式,很多农村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行列中,为了工作,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

他们成了留守、半留守儿童,从而缺乏父母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而老年人通常是教育不出效果。

他们慢慢
地对学习的苦差事无耐性了,自觉性缺失了,久而久之,在学校就成了问题生。

3、不良家庭环境,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

有些家庭的矛盾突出,家长经常不和并“冷战”,或是只顾自我享受,只要不来烦就随意让孩子玩电脑,时间长了,他们无法安心学习,经常沉迷于网络中。

还有父母离异、单亲、孤儿、组合家庭、特困家庭等,如果家庭不和谐,也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学校潜在的原因。

1、如我们这边远地区的师资薄弱,年龄偏高些,不能满足新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农村小学生人数锐减,初中级以上学生人数上升,而高学历青年教师对下级补充不够,小学师资水平只能长期原地徘徊,最终会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尴尬局面。

时代不同,当今的小学教师必须胸怀有童心童趣,这样才能融入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去。

但不变的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学校虽配备了电教室,但是由于受师资水平限制的原因,教育资源难以发挥优势。

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不到充分体现,势必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校教学课程开设缺陷大。

由于师资类型较单一,经常一人包揽几个科目,专业不对配,最后副科总是被主科挪用导致终结。

造成单调化的学习课程,也是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上无形中也感到厌倦。

(三)、是社会的原因。

1、读书观念被当今社会经济现象所扭曲误导。

古人有“十年寒窗苦读”的干劲,因为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近代,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为明白知识能改变国家命运;而今,人们的读书观念更变了,认为只要能赚大钱,读书好坏没有影响,社会上不也有很多没有知识的大老板吗?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致使其产生怠学思想。

2、攀比思想的影响。

现在的农村普遍富裕了,很多家长有意无意中变得爱炫耀攀比,所以平时特别娇惯、放任孩子,投其所好,总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被别人看扁了,使自己脸上无光,因此变相地尽量满足孩子的欲望。

这种现象使很多这样家庭中的孩子逐渐养成过度虚荣的品性,造就了贪图享乐
的恶习,最后学习也因此荒废了。

(四)、学生个人身上的原因。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接受能力差,智力思维反馈慢,跟不上同学;或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事倍功半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增加厌学情绪。

总之,现在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因素变得更复杂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交友也会使其无心向学。

二、厌学对策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
(一)、找准原因,转变思想。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厌学原因也不同。

有的是学习基础差,有的偏科,有的受家庭影响,有的是个性得不到发展,有的是特长得不到发挥,有的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是受委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进行教育。

如直接找学生谈话沟通、家访了解等方法,找出原因,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从思想上教育他、语言上感化他、行动上转变他,使其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因素。

才能让他们端正人生观,更新学习观念,从而参与到正常的学习环境中,逐渐解除自身厌学的思想情绪。

(二)、联系家长,关心理解。

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共合力,平时多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以外,家长还另自购买一些复习题、练习题让孩子训练提高。

假日还要参加课外辅导、画画、弹钢琴、学舞蹈,要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全才”。

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沉重的压力使孩子没有了休息时间,没有了玩耍时间,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离开家长,来到学校就放松,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家访,与家长沟通,多理解关心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孩子有
张有弛,能体验到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不再有厌学情绪产生。

(三)、改进方法,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这时,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份和蔼,少一份严厉;多一些关心,少一点冷淡。

多留心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特长、爱好,关注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最不感兴趣的学科。

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原来厌学的学科变成爱学的学科。

变不愿做的事情为愿做的事情,产生兴趣,爱好它,喜欢它,学好它。

上述三点,就是我对解除学生厌学情绪的基本看法。

总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可以较为有效地解除学生厌学的情绪。

教师和家长、社会都应该端正态度,以宽和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健康、正常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2、浅谈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6期。

3、《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中华教育资源网》《教育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