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功能康复训练培训课件

心肺功能康复训练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训练的适应证:
急性/慢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 扩张不全、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高位脊柱损伤、急性
当辅助呼吸肌过度紧张时,应给予安静,放松治疗, 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训练的目的
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消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气道刺激因素,保持
呼吸道卫生。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提高患者心功能和全身体能,尽可能恢复活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肌(muscles of respiration)
横膈肌
肋间肌


辅助呼吸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肺通气动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人删除。
呼吸肌的解剖和生理
呼吸训练定义、作用、目标 呼吸肌的训练方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正常呼吸的实施 必须具备的条件
完整而扩张良好的胸廓 健全的呼吸肌 富有弹性的肺组织及与之相匹配的肺血循环 畅通的气道 调节灵敏的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
肋间肌
肋间外肌:
体积较大,支撑胸廓后 方,肌纤维由上一肋骨 斜向下向前走行附于下 一肋骨的上缘,由胸神 经支配,助吸气运动。
肋间内肌:
体积较小,支撑胸廓前 方,肌纤维则下斜向后, 由胸神经支配,主要支 配呼气运动,对呼吸起 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辅助呼吸肌
斜方肌:
起自颈椎,附于第1、 2肋骨上,安静呼吸 时,能抬高胸腔,并 在用力呼吸时及上胸 部运动增加时持续起 作用。
胸锁乳突肌:
在通气加强时,同样明 显地升高胸骨和锁骨, 而平静呼吸时,则不 参与活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腹肌
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直肌 受下6支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T7—L1)支配 收缩时压迫腹腔,把肋骨架向下拉 平静呼吸时腹肌均不参与活动 只在深度呼吸时,腹肌才增添辅助呼气作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运动
原动力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 力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参与呼吸的肌肉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的吸气肌:膈肌 肋间外肌 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 腹肌
吸气辅助肌: 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训练的目标是:
改善换气;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 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
同行的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而自己气短。 3级 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短。 4级 讲话或穿衣等轻微活动时亦有气短。 5级 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呼吸训练的定义:
呼吸训练(breathing training)是肺疾病患 者整体肺功能康复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患者开始训练之前,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 技术,此技术训练要点是建立膈肌呼吸, 减少呼吸频率,协调呼吸(即让吸气不在 呼气完成前开始),调节吸气与呼气的时 间比例。
第二组起自于下部6根肋骨; 第三组起自胸骨剑突的后
大多数情况下,收缩时 能使胸腔扩张。
方。
呼气末位时,收缩早期
所有肌纤维均汇聚于 中心腱。横膈受膈神
肋骨向上抬高,然后再 向外摆动。
经支配。
呼吸过程中2/3的气量是
由横膈的作用进出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能力,重返社会。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国内学者建处议,请采联系用网站的或本人删除。 呼吸困难分级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通常采用6级制 0级 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
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气短。 1级 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2级 平地步行不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
呼吸训练的作用
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
在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时,呼吸容量可明显增加, 从而改善了氧气的吸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通过主动训练可以改善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同 时,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肺部及支气管炎 症的吸收及肺组织的修复。
辅助呼吸肌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呼吸深度,但使用 不当时,可增加无效耗氧量,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呼吸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横膈
是主要的呼吸肌之一, 横膈收缩时,胸腔内压
横膈的肌纤维起源于
力下降,肺容量增大,
三组:
同时挤压腹部,使腹压
第一组起源于脊柱、腰大 肌和腰方肌外周筋膜;
增加。 独特的几何形状造成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