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三、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 行为概述
1. 行为: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概括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2. 健康相关行为:指人们为了增进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 健康危险行为: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 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 确定的行为。
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教学内容: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制定社
会防治措施
熟悉社会心理影响健康的机制与方式
Behavior factors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Health =physical + psychological+ social well-being
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民族、群体和个体 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的总和。 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 德价值等。 本讲指:个人和家庭生活方式
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生 活方式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WHO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造成人类诸多慢 性病的罪魁祸首,这些温柔的杀手,每年都夺 去世界上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如果人们不觉悟, 将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WHO
气质与健康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通常所说的脾气、 性情,同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 色彩。 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 (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 性(倾向于外部事物或内部体验)。
胆汁质型的气质特征: Bilious temperament
社会医学不仅要认识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健康的 关系,而且要明确与健康相关的心理活动及行 为产生、存在及改变的原因(cause)。
应激: 人们面对困难与逆境而产生的压力与反应。
应激的三个环节:
感受刺激 (应激源)
应激反应
应付方式 (行为)
(二) 致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中介 社会心理应激—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
2.不良饮食行为
1.进食不规律
2.乱用滋补药
3.不卫生的合餐现象
4.不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平衡
损害健康的饮食行为
饮食过度、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偏 食、喜食烟熏烤腌制食物、食入过酸、过热、过 硬的事物。
人格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 艾克森人格量表(EPQ)
性格 情绪
A型性格量表 抑郁自评量(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Conners 儿童行为量表
行为
二、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主要受后天条件的影响。影响心理活 动的因素主要有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所从 事的工作。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社会心理现象: 指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因素下产生的各 种心理和行为。 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基本因 素,尤其是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工作及生 活环境等,作为应激源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及 行为的改变。
医学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与 健 康的关系(relation); 行为医学主要探讨促进及控制危害健康的行为 (behavior);
25%的癌症和大多数心脏病是由于吸烟所致
35-44的男性人群中,如果体重减轻10%就 可以减少20%冠心病的发生率
疾病
行为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吸烟、不良饮食、久坐、应对不良 癌症 吸烟、不当饮食、过度饮酒、应对不良
艾滋病
意外伤害
交叉使用注射器、非保护性行为
饮酒、疏忽、不采取安全措施
(二)生活方式:
3.基本内容及测量工具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确定需要测量 的内容 。
常用行为心理测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
测量内容 智力 量表名称 韦氏智力量表(WPPSI、WISC、WAIS) 适用范围 分别用于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 智力测量,适用于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评价 综合测量人格结构,适用于临床诊断 偏重于气质类型的测量,适用于临床及 科研 用于测评A型性格、B型性格等 适用于情绪测评及病人筛检 适用于精神状态的综合评价 筛检儿童行为问题
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身心的健 康;同时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在一定的情绪体验基础上 进行,情绪成为心身联系的纽带。
愉快、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作用,可 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发挥人 的潜能力,有利于人体健康。低焦虑者可以提高工作 效率。 不愉快、消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反复 出现、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机体病变。坏情绪成为疾病的诱发和促发因素。
身心 健康 Physical Mental Health
(三)心理行为测量
1. 心理测量的概念及特性 心理测量是测定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利用事 先设计好的模具与量表,组成一些能反映心理 特点的应激,让受试者做出回答和反应,以分 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描述。 特点: (1) 间接;通过量表推测受试对象的心理状态 和心理特征。 (2)相对:结果是分数和等级,和常模进行比 较。
2. 基本原则
理论的提出、工具的制定、常模的修订到 最后的应用,都要注意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及验证。
(1)标准化原则:公认的标准化工具,施测方法要严格 按照测验பைடு நூலகம்导手册的规定执行,有固定的施测条件、 标准指导语、统一的记分方法和常模。 (2)客观性原则:下结论时综合考虑受试者的生活经历、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通过面谈、观察获得的其他东西。 (3)保密原则:保护受试者隐私
自杀—应激后消极的行为现象
(四)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 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情紧张与精神压力成 为应激源,从而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直接和间接的 作用。
外界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繁 重 的 学 习
Boss的压力
生活所迫
返回
学习问题 恋爱婚姻问题 健康问题 家庭问题 工作与经济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环境问题 法律与政治问题
B型
C型
与此相反的性格, 如不争强好胜 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称为B型性格
肿瘤的性格模型, 即C型性格。 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过分忍让,回避矛盾, 怒而不发, 好生闷气,内向。
(二)情绪与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和体验。
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是主 观体验,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 为中介。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and behavi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
一、
概述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 年代前后的“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及社 会 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 用的科学。 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及恢复有显著影响。
Melancholic temperament
性格与健康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 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倾向性,包括性格的态度特
征,意志特征。
A型
A型性格的特征是:
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 出人头地; 性情急躁, 缺乏耐心, 容易激动; 有时间紧迫感, 行动匆忙; 对人有敌意。
身心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糖尿
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和偏头痛。
急剧情绪变化:心肌梗死、脑出血、精神病发作。
长期忧郁:胃肠病
(三)应激
应激的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发展: “超过一定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 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机体觉察一切刺 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社会心理因素作为应 激源”。
应激源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 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生理反应的刺激。
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对人有意义的刺激才会引起人的心理应激反应。 “不可控”和“不可预知”。
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愤怒、 恐惧和抑郁;行为反应有应对、适应以及自我 防御。
表4—9 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量表
等级 生活事件比 LCU 1 丧偶 110 2 子女死亡 102 3 父母死亡 96 4 离婚 65 5 父母离婚 62 6 夫妻感情破裂 60 7 子女出生 58 8 开除 57 9 刑事处罚 57 10 家属亡故 53 11 家属重病 52 12 政治性冲击 51 13 子女行为不端 50 14 结婚 50 15 家属刑事处罚 50 等级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生活事件比 LCU 性生活障碍 37 家属行政处分 36 名誉受损 36 中额借贷 36 财产损失 36 退学 35 好友去世 34 法律纠纷 34 收入显著增减 34 遗失贵重物品 33 留级 32 夫妻严重争执 32 搬家 31 领养子女 31 好友决裂 30
(一)基本概念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 过程和个性。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 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