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16
吸烟行为
1.烟草的有害成分 卷烟烟丝及其燃烧产物种的主要有害成分有:焦油、
CO、 NO、HCN、丙稀醛;气体占烟雾的90%,其余 为微粒,包括焦油及烟碱。 2.吸烟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吸烟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世纪的瘟疫”。 吸烟可致癌、与呼吸道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有关, 对妇女及子代造成危害、增加职业性危害、也可使胃 溃疡病患者病情加重 、对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牙 槽骨质疏松 、被动吸烟的危害……
B型性格 动,谨慎小心;沉默,顺从,节奏慢;易相处。
C型性格 D型性格
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 发,好生闷气,内向。
孤僻型,沉默寡言,待人冷淡;缺乏自信,有不
安全感;爱独处,不合群;情感消极,忧伤,容
易烦躁不安。
10
A型性格模型是指易患心脑血管病的性格模式,这里的 A是英文动脉(artery)的第一个字母,其核心表现为不耐 烦和敌意。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生率、 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性格者。
△健康行为: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 于良好状态的行为表现。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 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 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 偏离 健康期望方面
15
二、行为因素与健康 饮食、运动、吸烟、酗酒、不良性行为、医 疗行为等。 三、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 (一)生物学观点 (二)心理学观点 (三)行为学观点 (四)社会学观点
9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Friedman 和 Rosenman提 出A型性格模型,而后关于性格模型的研究不断发展,近 来有人提出C型性格模型。
性格类型
性格特征
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燥,
A型性格 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
对人有敌意。
不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做事不慌不忙;不爱激
迅速微弱易变
粘液质 抑郁质
稳重但不灵活;忍耐力强,沉着,但 缓慢平稳善于抑
缺乏生气。
制
易感,但内向;稳重,持久,但懦弱;
沉默而孤独。
情感深而持久
动作迟缓无力 8
性格(character):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 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 自己以及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 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自我调节、控 制等。
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利用模具
与量表,以分数或等级来定量测定人的心理状态的
方法。
特性:
间接性:对量表的反应 推测心理状态特征
相对性:
5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 1.标准化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保密原则
测量工具
6
一、人格与健康 能力(ability):是指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 必需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包含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分为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等)和特殊能 力(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 气质(temperament):是一个人心理活动 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7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后来罗马 医生盖仑做了整理,认为人有四种体液,这四种体液在机 体内所占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质。
气质类型
气质特征
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 燥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 多血质 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反映了情感和动 作发生的: 迅速强烈持久
B型性格模型的人长寿。
C型性格模型是指有患癌倾向的性格模式,这里的C是 英文癌(cancer)的第一个字母,其核心表现为情绪过分 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性格者宫颈癌、 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 三倍左右。
D型性格模型最易患心脏病。
11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思 维和想象等。 1.知识和观点 2.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 3.个人控制信念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 心理过程 个性(人格)
认识过程:即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心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即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
意志过程: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现
象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3
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体验、调控
社会心理现象: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影响 因素下产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徐州医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
高修银
1
教学要求
熟悉:人格与健康;行为因素与健康。 了解:认知因素与健康;压力与健康;行为和健
康行为;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行为和 心理问题的干预。
2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身疾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 躯体疾病) 我国门诊总就诊人数的1/3
12
三、心理压力与健康 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 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 (一)基本理论 1.应激理论 强调外部刺激 是机体“觉察” 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 情感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2.社会事件刺激理论 1967年 Holmes and Rahe 生活压力事件 3.心理认识理论 外部刺激/机体的反应 二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4.现代压力理论 压力源 压力反应 压力管理
社会因素在人脑中的反应,通过心理素质的 折射,构成心理因素的具体内容。故社会因素与 心理因素是经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机体的健康 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作为应激源被人体感知纳入后,形 成心理感受,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中介, 对机体产生作用。
4
心理、行为、健康三者的关系为一些学科的重 要内容。
医学心理学: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健康 行为医学:探讨促进及危害健康的行为 社会医学:将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13
(二)压力的不良后果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自杀
(三)有关问题
1.在理论框架上,要综合考虑
2.评估与测量是关键。
实验室检查
生活事件压力问卷 压力知觉量表 压力测量量表
3.压力测量结果的判别
4.选择正确的压力分析指标
压力感?压力反应?
14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和健康行为 行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 部活动。心理活动过程的延续及外化。 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由各种行为构成的图景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