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一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2第一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A.抱负水平高 B.个人容忍力强 C.心理调节能力 强 D.有良好的认知水平
15、“酸葡萄心理”是属于哪一种心理自卫机制( )
A.升华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幽默作用 D.反向作用
16、检测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强度的指标最好用 ()
A.心理紧张度 B.生活变化单位的累计 C.转换为生 理反应的指标 D.心身疾病发生率
生活事件。 5.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6.你认为“现代社会,应激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疾
病 这个的原因”观点对吗?请简述理由。 7.简述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8.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精要
1.目前,应激(stress)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大
类:
(1)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刺激;
(2)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塞里认为一般 适应综合征(GAS)包括①警戒阶段②阻抗阶段③衰竭 阶段;
(3)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最新 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及生活适应过 程中觉察的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时所表 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 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密切相关。心身疾病的发病机
制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心理
社会因素这三条中介途径引起生理反应并调节这种
应激反应,由此诱发身体器官的病理变化而导致心
身疾病。在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①心理因素②生理反应③脆弱器官④心身疾病。
9.心身疾病的预防:应兼顾心理、社会和生
(3)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心 身疾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往往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类似性。
(4)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11.心身疾病治疗:
1)心、身同治原则。急性发病伴躯体症状严重 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 疗。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 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 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 疗。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 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 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疗法、 暗示或催眠疗法以及家庭疗法等均可选择使用。
8.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生物因素、心理
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
切的关系。在心身医学中。“心理因素”一般用来
指心理刺激物、个人的心理特征及人在心理刺激物
作用下产生的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心理因素是由
心理刺激物通过心理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实现对心
身疾病的影响的。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物因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应激源
三、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四、应激反应
第二节挫折与防御反应
一、挫折 二、防御反应 第三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概述 二、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三、社会文化因素与心身疾病 四、生物学因素与心身疾病 五、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六、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 第四节心理社会因素对常见疾病过程的影响 一、疼痛 二、睡眠障碍 三、饮食障碍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应激源与应激反
应之间的联系环节,包括心理中介及生理中介。心
理中介是指对应激源的“察觉”或“认知评价”的
过程,认知评价又分为原发性评价及继发性评价两
种。认知评价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及自我调节机制,另外,
还有个体在面临应激源时所处的心身状态。生理中
12、心身疾病是( )
A.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功能紊乱 B.神经官能症 C.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器官器质性变化 D.心理因素引起 持久性的躯体功能障碍
13、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
A.随遇而安 B.A型行为类型 C.慢性应激状态 D.紧张的工作压力
14、容易使个体产生挫折体验的因素( )
的指标。一般性应激反应可分为躯体性、心
理性及行为性反应三个方面,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激反应一般都是综合反应。
5.心理学上将挫折定义为:个体从事
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产
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个体应该辨证看
待挫折的后果。产生挫折的原因很多,总的
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因素,另
一类是主观因素。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对
心理应激的特点归纳如下:应激无好坏之 分;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有生物性的,也 有心理社会性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物性反应, 也可以是心理行为的反应;临床调查表明:许 多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基本上是社会适应不良 和情绪障碍;非健康行为,例如抽烟及酗酒、 药瘾常与心理社会压力有关;应激过程与个体 的认知评价有密切关系。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 2.应激源 3.应激反应 4.认 知评价 5.应对 6.心理防御机制
7。心身疾病 8。A型性格 9.挫折
(四)简答题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心身相互作用。 2.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3.试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人会有不一
样的心身结果。 4.根据心理应激理论谈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中的
22、以下哪几项为A型行为( ) A.竞争意识淡漠 B.易急躁 C.有明显的 时间紧迫感 D.缺乏自信 E.充满敌意
23、以下属于神经症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
A.合理化B.升华C.反向作用 D.否认 E.转移
(二)填空题
1.应激源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和文化性四类。
2. 所谓“A型性格”是指不可抑制的野心,争 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 张迫感(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2) 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 动,有敌意情绪倾向的一组行为特征。
第一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 . 教学大纲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应激源、挫折、应对、 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A型行为的概 念;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 作用;心身疾病的判的判定标准和发病机 制。
2 .熟悉最新的心理应激理论摸式,心理 挫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常见的心理防御 机制,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C.应激是一种中介 D.应激是刺激通过中介对个体产 生反应的过程。
2、“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属于下述哪一种心理防 卫机制( )
A。合理化作用 B.升华作用 C.反向作用 D。否认 作用
3、塞里提出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觉醒期、阻抗期、适 应期C.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觉醒期、阻抗期、衰 竭期
2.应激源(stressor)是指那些能够引起
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引起应激的原因很多,
习惯上将应激源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
性和文化性四类。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指
生活中遭遇的重大事故,它可以扰乱人们的
心理和生理稳态。许多研究资料证明生活事
件可以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并可以诱发许
多疾病。
某个人造成挫折的情境,对另一个人并不一
定也成为挫折。影响挫折的因素,除了主、
客观因素外,还应有抱负水平和个人的容忍
力。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
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
为措施。
6.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应付
心理压力或知不觉
物学因素各方面。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
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
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对于那
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
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
矫正;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
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
(3)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 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较长期的松弛训练或生物 反馈疗法。
三、复习题
(一)选择题(1-16是单选题,17—23为多选题)
1、下列有关应激的观点中,较为正确的是( )
A.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B.应激是一种反应
2)心理干预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因某一事件 引起焦虑继而使紧张性头痛发作的病人,通过心 理支持、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催眠疗法等,使 其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发生改变,减轻焦虑反应, 进而在药物的共同作用下,缓解这一次疾病的发 作。
(2)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 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 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
中被运用的。它能使人心安理得,可以减轻
人们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弓I起的紧张不安、
焦虑和痛苦。
7.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 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致病 因素的躯体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美国 《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认为符合 下述三条标准即可判定为心身疾病:
(1)具有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2)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 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
(3)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以人类 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为主 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 素及其致病方式与条件。心身医学三条主要的研 究途径是心理动力学途径、心理生理学途径和行 为途径。
17、下列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高血压 B.冠心病 C.失眠 D.消化性溃疡 E.肥胖症 18、下列属于成熟型心理防卫机制有( ) A.升华 B.幽默 C.压抑 D.否认 E.转移 19、引起心身疾病的心理因素包括( ) A.情绪 B.应激源 C.行为习惯 D.人格 E.气候 20、导致心身疾病的社会因素包括( ) A.饮食习惯 B.噪音 C.人际冲突 D.竞争 E.工作紧张 21、下列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强迫症 B.癌症 C.流行性感冒 D.甲亢 E.糖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