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段路基施工交底模块
1 交底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的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2 质量要求
⑴路基填筑前基底必须处理到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做好基底的封闭。
⑵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⑶路基填筑层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格按照实验室所确定的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进行控制。
⑷路基压实度、横坡、纵坡及平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⑸路基边坡平顺度、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⑹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抗滑桩施做,保证滑坡地段的路基不再产生滑动,确保路基稳定。
⑺抗滑桩挖至滑面或设计锚固基点时,应对抗滑桩设计桩长及锚固深度进行校核。
⑻要保证抗滑桩的几何尺寸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用线锤控制桩孔中心及校核其垂直度。
⑼抗滑桩桩身钢筋在定位安装绑扎时,需要在主筋后面加放混凝土垫块;桩身钢筋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能大于50%,钢筋的焊接质量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⑽用于抗滑工程的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拌合必须按照实验室的配合比进行,规范振捣操作,确保浇筑质量。
⑾加强滑坡体抗滑桩的位移监测,确定滑坡整治效果。
3 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⑴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
⑵对现场技术人员及作业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并组织培训。
⑶滑坡的性质和原因、地质情况已经查明。
⑷滑坡地段的动态监测网已经建立,并有专人负责。
⑸滑坡地段的地表排水系统已经做好,未出现场地积水和漫流等情况。
⑹现场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建立,明确了施工责任人。
⑺原地面测量复测工作已经完成。
3.2施工准备
临建设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满足施工需求。
施工所用的材料应经到位,并检验合格。
3 施工工艺流程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3.1
图3.1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4 施工工艺
4.1测量放样
先对线路中线及边线进行放样,直线段50m打桩标志,曲线段每5m打桩标识。
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各种结构物(截水沟、涵洞、抗滑挡土墙及抗滑桩等工程)进行准确放样。
4.2临时排水系统
根据图纸要求做好滑坡体外的截水工程,保证滑坡体外的地表水无法进入滑坡体
内。
对于滑坡顶面的地表水,应采取截水沟等措施处理,不让地表水流入滑动面内。
必须在滑动面以外修筑1—2条环形截水沟;对于滑坡体下部的地下水源应截断或排出。
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筑一条或数调环形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少5m以外,一截断流向滑动面的水流。
截水沟可采用砂浆封面或浆砌片石修筑,滑坡上面出现裂缝须填土进行夯实,避免地表水继续渗入;或结合地形,修建树枝形状及相互平行的渗水沟,将地表水及渗水及时排走。
4.3地表清理
施工时,先对路基用地范围内地表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地面以下至少10—30cm 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地表土进行清理。
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4.4填方段挖台阶
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需要对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按照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并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土工格栅,上述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4.5滑坡处理
在滑坡体未处理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滑坡的滑面具有上陡下缓的形状,滑坡前缘有一较长地段为可靠地抗滑部分,后缘两侧有稳定岩体。
这样,便可在滑坡上部减重,减少滑体下滑力,或在下部抗滑段加载增加组织滑体的重力,详见图4.5.1。
图4.5.1 滑坡段处理示意图
4.6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采用人工开挖,每层开挖1m后,进行护壁后,再进行下层的开挖。
挖至
滑面或设计锚固基点时,应对抗滑桩设计桩长及锚固深度进行校核。
要保证抗滑桩的几何尺寸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用线锤控制桩孔中心及校核其垂直度。
抗滑桩桩身钢筋在定位安装绑扎时,需要在主筋后面加放混凝土垫块;桩身钢筋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能大于50%,钢筋的焊接质量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的拌合必须按照实验室的配合比进行,规范振捣操作,确保浇筑质量。
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抽干孔内积水和清除孔底浮渣,以便抗滑锚桩段能达到其锚固效果。
4.6路基填筑
在填筑前预先规划作业程序和各种机械作业路线以及土石方调配方案,填筑压实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把施工区划分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按照试验段所确定的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各项施工参数,按照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前先在路基两侧边桩上标识摊铺厚度,推土机沿路基两侧按照摊铺标识高度大致推平,再进行路基中心地段初平,填筑时摊铺厚度差控制在±50mm/100m。
当填料的含水率低时,采用洒水闰土的办法;当含水量过大时,采用取土场内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晾晒相结合的方法,部分含水量较大的填料运至路堤进行摊铺晾晒。
路堤压实采用自行式重型振动压路机沿线路纵向进行,第一遍采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进行。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间,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错行进行。
压路机碾压时控制其碾压速度,各区段交接处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为2m,沿线路纵向轮距重叠0.8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1m,上下两层接头处错开3m。
针对两侧边缘部分碾压,将压路机的走向与边缘线斜交45°,压路机向前行走,直到前轮的一端1/4长超出碾压面以外,然后退回。
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4.7路基监测
⑴滑坡段设置好位移监测桩,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指导施工。
⑵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埋设沉降观测桩,定期进行测量。
5 技术保证措施
⑴必须做好滑坡体外的截水工程,保证滑坡体外的地表水无法进入滑坡体内。
⑵截水沟可采用砂浆封面或浆砌片石修筑,滑坡上面出现裂缝须填土进行夯实,避免地表水继续渗入;或结合地形,修建树枝形状及相互平行的渗水沟,将地表水及渗水及时排走。
⑶施工过程中用线锤控制抗滑桩孔中心及校核其垂直度。
⑷用于抗滑工程的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⑸根据不同填料,按照试验所确定的分层厚度,碾压方法,最佳含水量组织施工。
⑹每层填料摊铺均匀,分层压实,按照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进行填筑,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随时测定含水量,含水量达不到实验室所确定的施工含水率时,进行洒水或翻松晾晒。
⑺每填筑一层后,将边桩翻到填层高度,每填高3m时恢复中线,重放边桩。
⑻每层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地基系数、压实度检测,确保碾压质量达标。
6 施工注意事项
⑴滑坡段路基施工时,必须设置专职安全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使安全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上得到落实。
⑵抗滑桩孔桩应交错进行,桩孔成型后,立即浇筑桩身混凝土。
正在浇筑的孔10m的半径内的其它孔内,严禁有人作业。
⑶孔深挖至超过人高时,及时在孔口或孔内装设防护板。
⑷挖孔、起吊、护壁、余渣运输所使用的一切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器具配件及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率和使用安全度。
⑸滑坡段设置好位移监测桩,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