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 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并影响电泳和层析。
Page 20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生物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1、情绪:有研究显示,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 惧状态时,可使血 红蛋白、白细胞增高。 2、运动:运动可使ALT、AST、LDH、CK、K、 NA、CA、白蛋白及血糖一个性升高。 3、体位: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ALT下降7%、 AST下降9%、ALP下降9%。
Page 23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标本采集 唯一性标准
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1)患者姓名及住院号。 (2)送检科别及病床号。
(3)送检标本名称及量。
(4)检查项目。 (5)采集标本的时间。
Page 24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悉检验科的各种新的检测方 法和检测项目就显得很重要,根据患者病情,诊断 和疗效监控需要正确选择检查的项目,它是保证检 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 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标本运输
1、专人输送
除门诊患者自行采集的某些标本允 许
患
者自行送往实验室外,其它情况原则上一律由医护 人员 或经训练的护工输送。 2、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检。
Page 31
Page 25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标本采集 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对于患者,需要其做好 配合工作,通常要做以下几件工作。 (1)作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作该项检验的目的 及注 意事项;对于有创性操作消除其在抽血,特别在抽 取脑脊液、胸、腹水及骨髓穿刺时的恐惧和紧张, 使之能较好配合。 (2)避免饮食、药物等的影响。 (3)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如中段尿、24小时尿标本、 痰标本、大便标本中病理成分的采集等),要告之 留取方法、注意事项,以保证采得高质量的标本。
Page 28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保证标本在传 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 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 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 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 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分析前阶段的特点是: (1)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2)质量缺陷的隐蔽性 (3)涉及环节多 (4)参与人员多 (5)标本类型多 (6)缺少标准的分析前控制程序,包括患者准备 、 标本采集、标本处理与保存、运送等步骤。
Page 32
Page 33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 理问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因为有影响因 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并 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责任难确定性等因素, 使得做好这项工作难度很大……
Page 5
质量管理概念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 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Page 6
质量管理目的
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准确、 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得到 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满足 患者和临床的需求。
Page 7
质量体系概念及构成
Page 16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患者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 否合理和正确,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 分,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 作中,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 要求抽血,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 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医务 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明白检验质量 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 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Page 18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1、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可变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 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 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 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一般主张禁食12h后空腹 采血。
Page 22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合乎要求的标本 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主要注意点如下: (1)抗凝剂、防腐剂的正确应用。 (2)防溶血、防污染。 (3)容器洁净度或无菌程度(如24h或12h尿中 某些成分 分析需加防腐剂,而细菌培养的容器绝对不 能有防腐 剂)。 (4)防止过失性的采样 (如采错部位、用错真空 采血管等)。 (5)防止边输液边采血。
4、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维生素C可影响基于 氧化还原原理试验的准确性。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 果,最好事先停服某种药物
Page 19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一顿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可升高50%,天 门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可升高2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固醇可 升高5%左右。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BUN、 UA增高,咖啡可使AMY、AST、ALT、GLU等升高。酒使 GLU降低、GGT升高。 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对吸光度的干扰。
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引起 了重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 疗质量,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就是质 量控制或质量管理的目的,也就是我们 检验人员天天挂嘴边—质控。
Page 4
1946年Belk和Sunderman首先调查了不 同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发现有很大差 异,于是在1950年Levey和Jennings 首先将 工业质量管理上的的控制图作检验结果质量 控制图,此后这种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被广 泛接受和应用。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 初,统计质量控制由只作为质量控制方法的 一部分,发展为更趋完备的全面质量管理。 现在检验质量控制已遍及检验各个领域,并 已成为国际性的活动。
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李绍玲
当拿到检验结果时,特别是结果 异常时,不管是医生或是病人或 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结果准确吗? 怎样才知结果准确呢?
Page 2
当然,我们也会问,这结果能发 吗?
我们的审核之前,也一定要评价 估这个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有一 系列的措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Page 3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保证输送的及时性,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保证标本在传 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 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 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 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 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Page 12
分析前质量管理
分析前质量管理
患者的配合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运输
标本的接收
标本的前处理
分析前为什么重要?(米)
综合报道显示: 实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
发生在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70%以上。
如果标本来源不合格,无论我们 怎努力,都不可能得到准确的结 果!
Page 14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和 协调性。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 目标的体 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
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管理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的集合。
Page 8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 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 )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 制的培训。 坚决贯彻执行检验科全面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
Page 17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溶血的影响
溶血的影响: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 干扰和影响因素,血液由血浆和细胞成分组成, 很多指标在血细胞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很多, 特别是LDH、Hb、AST、ALT、K+等,当血细胞高 浓度组分逸出时,测定结果增高。另外,Hb对分 光光度法测定中吸光度有干扰,溶血可引起 300~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明显增高。
Page 21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 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 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 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采集血培 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 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
Page 29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检验人员是不
了解的,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才能知晓)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 时间,尽快处理并检测,时间耽搁得越少,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为标本储 存时,血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均直接影响 标本的质量。标本从采集部门输送到临 床实验室应注意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