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票系统
一、计算机售票与预订系统。
该项目自1996年启动以来,经过1.0、2.0、3.0、4.0、5.0、5.1、5.2版的研制和
原铁道部(现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同)、地区中心、车站三级系统的建设,已建成包括铁道部客票中心、铁路局客票管理所、车站售票系统的全国联网统一售票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售票。
售票模块供售票员在售票窗口售票时使用。
售票员可根据旅客要求办理本站直达票、通票、联程票、异地票、返程票、中转签证、始发签证、同席孩票、团体票等业务。
2012年春运期间,售票系统又实现了互联网售票,旅客可以通过登录铁路网站实现网上购票。
车站客票系统主要包括计算管理、管理监控、票卷管理、数据维护和数据清理等操作模块。
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供铁路局客票管理所操作人员和车站客运计划员对席位进行
有效的组织与分组管理,包括编制票额计划、席位发布、编制调度命令、票额用途和范围实时调整、灵活的售票组织、售票数据统计等操作功能。
随着目前对客票系统计划管理操作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计划管理模块中大部分操作功能已集中由铁路局客票管理所执行,车站客运计划员对计划管理模块的日常使用主要集中在对席位库的查询和列车晚点调度命令的执行方面。
管理监控模块主要供车站售票管理人员使用,完成对车站售票系统的各种权限的定义和管理,监控各类售票信息,同时提供售票信息日志的查询,保障整个售票系统正常进行。
车站售票管理人员需通过管理监控模块完成对车站全部售票窗口和售票员的定义,明确售票窗口和售票员的售票权限。
车站在完成对窗口和售票员的定义或修改后,必须通过铁路局客票管理所对其定义或修改的数据进行校验,从而使定义生效。
二、新一代客票系统
2011年,在铁道部的领导下,铁路启动了新一代客票系统科研立项工作,并于2011年9月完成了对新一代客票系统需求报告的评审,同年12月完成总体技术方案的评审,
建设期限为2012—2015年。
随着铁路运能的快速扩充,铁路客运将面临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迫切需要更新营销理念,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客票系统也将面临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到提高对外服务水平的转变,因此尽快开发新一代客票系统成了铁路客运服务发展的要求。
新一代客票系统的开发是解决超大规模
并发、提升客运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新一代客票系统设计开发应满足全路年售票量40亿张,日均售票量1 100万张,高峰日售票量1 500万张,互联网、短信、电话和手机的售票量占总售票量的50%,高峰小时应售出不少于
全天15%票额的车票的要求。
新一代客票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满足旅客服务功能、市场营销功能和营运管理功能。
1、旅客服务功能
旅客服务功能即以票务服务为核心,针对旅客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综合服务需求提供旅程规划服务,实现多渠道购票、多种支付方式及多种票制,支撑送票、餐饮、酒店、旅游、租车等各种延伸服务的预订业务,体现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票务服务
在现有客票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售票渠道、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丰富多种票制,实现多渠道售票终端的界面友好、内容丰富,实现短信查询、短信订票等服务,同时优化车站自动检票系统,提高铁路票务自动化服务水平。
(2)旅程规划
旅程规划是指以旅客提供的出发地点和目的地点(或旅游景点等)为依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方便旅客自行选择或为其推荐包含多种交通方式的旅行接续或中转方案。
(3)延伸服务
延伸服务是在旅客出行过程中除票务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如列车订餐、送票、租车等服务。
延伸服务为旅客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支撑。
2、市场营销功能
市场营销功能即以运输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中心,提高营销辅助决策水平,对运力调整、票价优惠、售票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
(1)客户关系管理
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开展铁路客户常旅客计划,对客户进行分群分析,建立旅客积分、奖励制度,提高旅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吸引和稳定客户资源,提升铁路整体竞争力。
(2)辅助决策
通过对市场调查、客票发售、购票请求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列车盈亏分析及监控预警为手段,为列车开行方案、运力调整提供指导,为票种设计、票价折扣、积分奖励等优惠策略提供测算手段,为超售、票额预分、共用、区段限售等售票组织手段制定
策略。
3、营运管理功能
营运管理功能即创新售票组织方式,由原票额管理全程对号变为按席位和数量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提高售票组织管理水平,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变为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强化售票业务监控、公平公正,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1)列车服务
(2)售票组织
(3)售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