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2 周 (9 月10日 )
备课内容
地球的自转 众多的人口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日月星辰将西升东落。为什么东方的时间总比西方的早?东边总是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看地球仪上的AB两点,哪点在东?(A)哪点在西?(B)(转动地球仪),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点?(A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了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例如,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下午了,但纽约却还是黑夜。
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5周 (9月24日)
备课内容
地图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26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3、探究问题: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漠河镇、海口市的7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②找出7月气温值最高的地区。
③找出7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分析形成原因
小结:
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
3.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5周 (9月 24日 )
备课内容
地势和地形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研究课题: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专题(A组:①题;B组:②题;C组:③题),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7周 (10月15日 )
备课内容
东西干湿差异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八年级地理——东西干湿差异
一、我国的降水特点
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③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④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⑤找出学校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⑥根据地图总结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小结
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我国的干湿地区
分析第36页“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和第35页“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①根据图例,读数值,分析气温递变规律。
②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③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
④找出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
小结: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
二、我国夏季气温特点
备课内容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
太阳获得热量多或少或相等
北半球季节
北半球
春分日
赤道
平分
大致相等
春季
北半球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长(北极圈到北极有极昼)
多
夏季
北半球
秋分日
赤道
平分
大致相等
秋季
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夜长(北极圈到北极有极夜)
2、如何辨认各省区的轮廓?
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指导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P18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文字介绍,简要归纳依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7周 (10月 15日 )
备课内容
大洲大洋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③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④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⑤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北部和东部属于湿润地区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8周 (10月 22日 )
备课内容
海陆的变迁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P1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
结论: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2、学习地形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影响
备课组活动安排
周次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承担人
一
地球和地球仪 辽阔的疆域
二
地球的运动 众多的人口
三
地图 多名族的大家庭
四
大洲和大洋 地势和地形
五
多变的天气 气候多样 季风显着
六
海陆的变迁 河流和湖泊
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八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土地资源
九
世界的气候 水资源
十
人口与人种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集 体 备 课
备课时间
第6周 (10月8日)
备课内容
南北气温差异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八年级地理——南北气温差异
一、我国冬季气温特点
阅读、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3你知道世界上最着名的地震带名称吗?(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图中可看出,中国的地震多还是少?(多,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
5美国西海岸、东南亚国家、南美洲西海岸地震、火山多吗?(多)
指导读图:“世界主要山脉图”,找出世界上最主要的山系。(⑴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⑵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八年级地理——国土辽阔 34个省级行政区
1、为什么说我国国土辽阔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少
冬季
北半球四至点时太阳光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少、北半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