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课件
3.心电图导线连接(胸导联)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三、心电图阅读方法
1.检查描记质量:伪差(直流电及交流电干扰、基线不稳); 标电压(减半、增倍)。
2.定性分析:确定是否为窦性心律;电轴偏移;钟向转位;ST段及T波形态等。
(2)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0.5mv可称为q、r、s、r'、s'
QRS波群命名示意图
QS
QS
QR
Qr
QrsLeabharlann qRS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走纸速度:25mm/s 标 电 压:1mV=10mm
1.心率测定
(1)心律整齐 心率= 60/R-R或P-P(S)
(2)心律不齐 连续6秒(30大格)P或R数目×10(房颤)
2.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参考水平线:P波起始前(P波);QRS起始部(QRS、J点、ST、T、U波); 如果QRS波起始部为一斜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参考点
QrS
qrS
QRs
R
RS
Rs
rS
R
rsr’
QRS波群正常值
V1 V2
V3
V4
V5
V6
aVR aVL aVF Ⅰ
Ⅱ
Ⅲ
0.5mv
时间 0.06-0.10, < 0.11
1.2mv
(s) 波形 胸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方向
R/S<1
振幅 R≤
R/S=11.5mv R/S > 1 ↓
↑
R≤
R≤ R≤ R≤ R≤
3.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自波形起点的内侧缘至波形终点的内侧缘
4.测量注意事项
•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测量; •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 •QT间期测量应取12个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5.S-T段移位的测量
• 若水平型抬高和压低,自J点测量,取T-P段为对照基线, QRS波起点为对照点 • ST段斜型移位时,取J点后0.08S为测量点
、冠心病、高血压等。
3.心脏循长轴转位
3.心脏循长轴转位
R
逆钟向: V3V4→V1V2 左室大/横位心
顺钟向:
V3V4→V5V6 右室大/垂位心
注意:只提示心电位变化,并不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
4.各波的常见形态
(1)P波的常见形态
形态
方向
时间(s) 振幅(mV)
P波
圆钝、轻度切迹 Ⅰ.Ⅱ.aVF.V4-6↑ aVR↓ <0.12 肢导<0.25、胸导<0.2
3.定量分析:P、QRS、T波时间、振幅,P-P间期、P-R间期, S-T段偏移等。
4.四方面考虑:心律、传导、房室肥大、心肌问题。 5.结合临床,做出心电图诊断,填写报告。 6.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女性)ST-T
改变;顺钟向转位时V1甚至V2“QS”型。
定性 分析
√ 窦性心律 √ 心电轴 √ 钟向转位 √ 各波形态
↑ 多变
(mV) 1.0
2.5
0.5 1.2 2.0 1.5
Q波 × ×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2<.00m.v03s(Ⅲ和aVR导联除外)
(3)T波的常见形态
T波 多与QRS主波相同;Ⅰ.Ⅱ.V4-6↑aVR↓;若V1↑,V2-6↑ Ⅰ.Ⅱ.aVR.V4-6≥同导R/10
定量 分析
√ 心律测定 √ 各波时间、振幅 √ P-P间期 √ P-R间期 √ S-T段偏移
形态、时间、振幅是否正常; • 描写QRS波(每个导联QRS波描述一遍):其形态、时间、振幅在各导
联是否正常; • 描写ST段:各导联有无抬高或下移; • 描写T波:各导联T波的形态和方向,有无高尖、低平、平坦或倒置。
感谢您的聆听!
8.QRS低电压
同导联上下波幅一块加,(绝对值) 肢导相加不应都小于5(0.5mV) 胸导相加不应都小于8(0.8mV)
肺 气 肿 肢导低电压 心包积液 胸导低电压
五、心电图报告书写格式
• 填写心电图报告单上要求的各项数据; • 描写P波:是否为窦性心律,P波与QRS波有无恒定关系,各导联P波的
正常心电图
诊断学教研室 谢静
目的要求
01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意义、命名和测量方法。 02 掌握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及心电图报告的书写方法。 03 熟悉导联线与人体的连接方法及心电图机的操作。
会操作、会测量、会分析、会书写
一、复习心电图相关知识
心房除极 心室除极
心室慢、快复极
心房除极到心室 心室除极和复极 开始除极
额面肢体导联六轴系统
Ⅰ
aVL
aVR
R
L
aVR
L
aVL
Ⅱ
Ⅲ
aVF
Ⅰ Ⅱ Ⅲ
aVF
F
F
水平面胸导联体系
额面与横面的关系
额面:肢体导联,反映心脏上下左右电活动变化的情况 横面:胸前导联,反映心脏前后左右电活动变化的情况
额面
横面
二、心电图机使用方法
红线---右上肢 黄线---左上肢 绿线---左下肢 黑线---右下肢(地线) 右手举红旗,左脚踩绿地
1)目测法二
Ⅱ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1)心电轴测量的方法
1)目测法二
不确定电轴
(1)心电轴测量的方法
2)作图法 -
-9
-
-40°
+12
I
III +
(代数和+12)
I+
III
(代数和-9)
(2)心电轴改变的临床意义:
• 电轴左偏:左室肥厚、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 不确定电轴:正常人,某些病理情况,如肺心病
1.窦性心律的特点
(1)P-QRS-T波依次规律出现。 (2)P波在Ⅰ、Ⅱ、aVF、V4-6↑,aVR↓(激动源于窦房结)。
2.平均心电轴(额面)
(1)心电轴测量的方法
1)目测法一
“肩并肩轴不偏” “尖对尖向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1)心电轴测量的方法
1)目测法二
电轴不偏
(1)心电轴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