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5.6路面设计5.6.1设计依据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微表处和稀将封层技术指南》JTG/TF40-02-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5.6.2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设计时速60km/h。

3)公路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4)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6.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沥青路面: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8.0.1“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定;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5.1.6条“施工气温要求”、5.1.8条、4.2.4条关于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规定。

5.6.4沿线自然条件(1)气候特点项目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征为热量丰富,干旱较严重,低温影响甚微。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201.2小时,年平均雾日为34天。

(2)气温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最热月平均七月最高气温31.3℃,平均八月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40.2℃。

(3)降水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182.1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437.7mm(1968年),最小年平均降雨量789.7mm(1960年)。

月降雨量不平衡,具明显的季节性。

降雨多集中于5月~9月,日最大降雨量225.2mm。

综上,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气候分区为夏炎热冬温潮湿区1-4-1。

5.6.5路面材料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紫红色泥岩,上统遂宁组泥质粉砂岩,不能作为路面材料。

项目区缺乏玄武岩,硬质花岗岩、灰岩等路面材料,需远运。

(一)卵砾石、机制砂(1)料场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江湾村长江沿岸漫滩,卵砾石母岩以花岗岩、辉岩、英安岩为主,石英岩、玄武岩次之,结构松散,分选中等,开采及交通便利,储量丰富,粒径一般2~15cm,生产各种规格碎石、机制砂,可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垫层。

上路桩号K53+900,线外运距约0.3km。

(2)料场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宏基砂石公司(长江右岸),该公司在长江中抽取砂砾石和细砂,砾石成分以花岗岩、辉岩、英安岩为主,石英岩、玄武岩次之,结构松散,分选中等,开采及交通便利,储量丰富,粒径一般2~10cm,压碎值为9.2%,生产各种规格碎石、机制砂,可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垫层。

上路桩号K50+600,线外运距约47km。

(3)料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长江边河漫滩,岩性以硬质花岗岩为主,卵石轧制的碎石其压碎值为12.5~13.4%,磨光值(PSV)为45~48,运输条件良好,可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上路桩号K50+600,线外运距约146km。

(二)玄武岩碎石料场位于宜宾珙县巡场镇,规模较大,开采规范,岩石完整,石质基本均匀,玄武岩碎石压碎值为10.5~11.4%,洛杉矶磨耗损失12.0~15.2%,磨光值(PSV)为44~45,与沥青粘附性5级。

应选取宜于开采,表面干净,块状较大的岩块加工,运输条件良好,可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上路桩号K50+600,线外运距约120.2km。

(三)灰岩碎石(1)料场位于宜宾市南溪县刘家镇红庙村四组金竹山。

岩块产于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地层,为深灰、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层理和裂隙面上有方解石膜和泥皮,同时岩中还穿插有方解石脉。

选取新鲜、干净、坚硬的灰岩开采,压碎值为23.4%,坚固性2.3%,洛杉矶磨耗损失22.3%,磨光值(PSV)为34,与沥青粘附性5级,生产各种规格碎石、机制砂,可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垫层。

上路桩号K50+600,线外运距约61.3km。

(2)料场位于叙永县城南部叙永镇安居村六社县城至落卜方向公路旁,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日产量约4000吨,石质坚硬,开采及交通便利,储量丰富,压碎值为21.1%,生产各种规格碎石、机制砂,可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垫层。

上路桩号K50+600,线外运距约103.7km。

(四)水泥选取大厂旋窑生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满足工程要求的水泥,可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

(五)工程用水测区内地表水体众多,有长江及其支流等,可就近取用,水源丰富能满足工程要求,但取用需与权属单位联系。

5.6.6路面结构比选(一)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比选公路路面必须满足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从技术上均能达到这些要求。

目前公路中采用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用性能方面各有其优缺点,综合比较详见下表: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比较性能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成本面层要求使用优质耐磨的粗集料,一般需远运且加工成本高,采用高质量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所用主要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仅面层大型滑摸摊铺设备需进口,初期成本相对较低。

性能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青,初期成本相对较高。

行车舒适性路面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行车振动及噪声低路面接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行车振动及噪声大使用年限除长寿命组合式沥青路面外,一般设计使用年限15年,寿命较短。

设计使用年限30年,寿命长。

平整性平整性好平整性稍差雨天溅水及水雾溅水及水雾较小溅水及水雾较大反光能力路面的反光能力稍弱、与路面标线反差大,夜间行车界限清晰。

路面的反光能力强、夜间行车明快,但阳光下易引起视觉疲劳。

抗变形及耐磨耗性抗变形及耐磨耗性稍差抗变形及耐磨耗性较好路面抗滑性能采用好的混合料能明显增强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较差路基变形的适应性路基变形的适应性较强路基变形的适应性较差,对基础支撑不稳固非常敏感,对超载敏感施工设备及技术具有成熟的成套施工技术,大型、现代化的成套施工设备较多。

具有较成熟的成套施工技术,大型、现代化的成套施工设备较少,且省内缺乏成功经验。

养护维修养护维修方便,可立即开接缝养护工作量大,板块维修难度性能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放交通,交通影响较小。

大,不能立即开放交通,交通阻碍影响较大;使用寿命后期残余寿命不好利用,废弃与利用都有较大风险。

施工周期施工周期较短施工周期较长从上表可见,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设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具有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等优点,但行车舒适性不够好,噪音大,对地基变形适应性差。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性好、行车舒适、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方便,后期社会效益好,道路景观效果好。

根据本项目自然条件和远景交通量发展需要,并结合四川各等级公路路面现状,为提高服务水平,综合比较两种不同类型路面结构的各项指标及性能优缺点后,推荐采用沥青路面。

(二)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方案比选为便于确定表面层混合料组成,我们将目前用于沥青路面表层的两类混合料从路用性能、施工难度和初期造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对比见下表:抗滑磨耗层方案比较特点及性能AC-13C SMA-13特点及性能AC-13C SMA-13级配类型连续密级配嵌挤密实间断级配抗车辙变形** ****抗裂性能** ****疲劳性能** ****耐久性** ****水稳定性** ****抗滑性能*** ****路面噪音、反光、溅水、水雾** ***施工难易程度** ***初期造价*** ****注:“*”号越多表示性能越好,施工难度越高,初期造价越高。

AC型是我国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属连续密级配,具有施工方便,离析小,空隙小,耐久性好及造价相对较低等特点,因而在我国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中得到推广应用。

SMA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这主要是因为SMA混合料在组成上与AC混合料有很大不同,它由大量粗集料(粒径大于2.36mm)、较多的沥青结合料和矿质填料(矿粉)以及少量细集料(机制砂)和纤维稳定剂组成,致使SMA 有较大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大量的粗集料构成坚固的骨架结构,即石—石嵌挤结构(粗集料间相互接触),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变形的能力,而由沥青、填料、稳定剂和细集料组成的改性沥青玛蹄脂(胶泥)填充粗集料骨架的空隙,混合料密实,抗水损害能力强,且由于沥青结合料用量的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及抗开裂的性能。

SMA-13各方面路用性能从理论上讲优于AC,但其施工工艺及造价要求都相对较高。

综合对经济、技术对比分析,考虑本项目的功能定位、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及初期造价等多个方面,AC型混合料已经能够满足项目路用性能的各项要求,故表面层推荐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三)基层、底基层结构比较路面基层、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与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相比,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早期强度较高、抗渗性、抗冻性以及的抗冲刷性能较好的特点,同时能够较好的适用于工期较短的项目需求。

随着路面施工规范及技术越来越成熟,通过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级配、水泥用量、严格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开裂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具有强度增长慢、早期强度低但后期强度高、抗疲劳破坏性能好的特点,但石灰用量较大,目前石灰价格较高且质量不易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