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安索夫矩阵解释达能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首先我们应了解什么是安索夫矩阵?所谓安索夫矩阵是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工具。
以2X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主要逻辑是企业选择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及多角化经营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
其次我们该了解达能的有关信息。
达能成立于1899年,1966年与一家法国玻璃制造商合并后成为玻璃制造商。
达能从1970年开始,采取纵向并购其下游主要客户的方式向食品工业拓展,逐步成为法国首屈一指的啤酒、瓶装水及玻璃制造商,到1973年,达能与一家乳品及面条生产商合并后,其年销售额达14亿欧元,之后达能出售了玻璃制造业务并全力发展食品和饮料业务,到1989年,达能已成为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年销售额达到74亿欧元。
此后,达能继续通过并购的方式向欧洲以外的市场拓展,在世界各地广泛收购当地食品饮料行业优秀品牌,实行本土化和多品牌的战略,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同一种产品上,也实行多品牌并存的战略。
目前,达能已拥有三十多个知名品牌,在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控股企业,成为全球第三位的食品行业巨头。
第一,市场渗透。
达能在并购整合其产业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竞争形势,不断调整战略方向,采取市场渗透的方法,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品,达能则果断地退出并将其出售给原来的竞争对手,然后利用资产处置获得的现金流,支持达能在朝阳行业中的并购行为。
从1997年开始,达能将乳品、非碳酸饮料和饼干作为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加大了在上述行业的投资和并购力度,同时达能也开始从调味品、啤酒、意大利面、玻璃瓶以及食品零售等领域逐步退出。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达能的市场渗透战略。
第二,市场开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达能就开始将触角伸到中国。
达能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是达能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达能将主营业务集中在乳品和非碳酸饮品的战略决策的实施,达能在中国市场上也进行有计划的战略调整,先后从啤酒、调味品、饼干等领域退出,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非碳酸饮品和乳品领域的发展和整合。
在达能成为光明乳业、蒙牛酸奶、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抢占了外资在中国乳品和果汁领域的先机地位后,达能开始腾出精力整合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瓶装水产业,由此可见,达能在中国的战略是有直接联系的,在瓶装水成为达能现有两大主要产业之一的情况下,如果达能丢掉其在中国的瓶装水市场,将严重影响达能在全球饮品市场的地位。
在面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新市场,达能沉稳的运用市场开发,很好的运用其优点打通了中国这个新市场。
第三,产品延伸。
达能在一开始的玻璃制造业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业务极为多元化的跨国食品公司集团,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
其中鲜乳制品、饼干和饮料作为达能的三大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均名列前茅,此外还涉及酱料及调味品生产、啤酒生产、面条生产、玻璃容器生产、婴儿食品生产以及方便食品生产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达能的产品延伸之广,也将产品延伸这个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四,多角化经营。
国际知名企业通过周密的计划,透过强大的资本力量蚕食国内知名品牌达到夺取市场为目标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这些资本大鳄在蚕食这些知名品牌的过程中,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达能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
达能在法国率先成立,后来在进军中国市场,而且是建立一个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产品,矿泉水。
在中国这片
辽阔的土地及众多的人口上,达能适应新市场的需要,经营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在这方面,达能很好的体现了其运用安索夫矩阵中的多角化经营取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达能是如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集团,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运用安索夫矩阵来实现自己的市场价值的。
由此可见,安索夫矩阵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达能确定了在中国的首要地位,也得益于中国政府及企业在全球新经济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如何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运用合法手段做到从全球战略的高度保护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也应该更好的了解了安索夫矩阵与达能直接的联系及其之间是如何发展壮大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