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8页---29页信息窗2第二个红点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交流中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学会估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估算实际问题。
会利用估算的结果对笔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
4、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绿化家园的情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以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下热身运动好吗?(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 22、 74、 87、 99、 38(2)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29×4 43×6 98×7 32×8 57×2 81×9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水平为将要学习的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漂亮的街心花坛,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了“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来解决“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好吗?(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怎样求“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呢? 我们先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小组探究。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探究提示:1. 要求“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需要求准确值吗?2.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3. 你准备怎样估算?4.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班内汇报交流: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根据探究提示回答。
生:求“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只要知道大约用了多少盆花,不需要准确的结果,所以估算就可以了。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不需要用准确数表示出来的时候,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列式: 22×28≈学生出现的估算方法预设如下:方法一:22≈20 28×20=560(盆)所以22×28≈560(盆)方法二:28≈30 22×30=660(盆)所以22×28≈660(盆)方法三:28≈30 22≈20 30×20=600(盆)所以22×28≈600(盆)(设计意图:对学生不同的合理的算法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选择,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又在比较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 计算验证:我们哪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比较:把每个估算结果与正确答案比较一下,认真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汇报:用竖式计算的准确值是616盆,与第一种估算的结果600最接近。
我们发现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
只估算一个乘数估算值与准确数相差的有些大,(二)质疑提升: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估算值和准确值相差大而有时估算值和准确值差不多呢?1.小组讨论: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汇报预设如下:生:第一种估算是28不变,把22看成20看小了,所以结果就变小了。
第二种估算是22不变,把28看成30看大了,所以结果就变大了。
第三种估算是把28看成30看大了,把22看成20看小了,一个看大一个看小相互抵消所以结果和准确值差不多了。
3.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像第一种把其中一个数看小了结果就变小,我们可以叫它“小估”,第二种把一个数看大了结果就变大,我们叫它“大估”,第三种叫它“中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中因需求应运而生的。
同样的一道题因为情境的变化而选择了不同的估算策略,此处引导学生对估算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情境选择不同估算方法的特点,渗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必要性。
)师小结:我们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先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
在解决问题中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当不需要算出准确值时,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把两位数都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口算出结果。
这样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
也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想不想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的成果呢?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础园1. 估算。
48×31≈( ) 56×89≈( ) 24×35≈( )81×19≈( ) 92×78≈( ) 42×29≈( )91×90≈( ) 22×80≈( ) 99×11≈( )友情提示:(1)先把每个乘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写在每个乘数的下面(写小一点)然后再口算。
(2)要求独立完成。
(3)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 帮小鸟回家。
(用线连一连)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能为下面的小鸟们找到它们的家吗?5600 700 800 2700 89×32≈ 71×80≈ 35×19≈ 43×22≈温馨提示:根据所学的估算方法快速的帮小鸟找到自己的家,别找错了家。
(设计意图: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进入疲劳阶段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我设计了“帮小鸟找家”的一个趣味练习。
把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
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实践园1. 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28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钱?温馨提示:读懂题意,列式计算。
汇报时说一说为什么用估算。
用哪种估算方法好?2.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读懂题意并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3)让部分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估算情况。
最后组织学生对交流出来的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进行评价,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并找出符合问题实际、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3.你能说出下面每道题用什么估算方法好呢?(1)王叔叔从家步行去公园,每分钟大约走42米,19分钟到达,公园距王叔叔家大约多少千米?(这里选择3种都可以,第三种就更加好算些)(2)电影院每排42个座位,有这样的19排,你能估计一下,大厅里大约能坐下多少个同学?(这里就要选择第一种方法往小估,以免造成坐不下的情况)(3)张老师为学校足球队购买19个足球,每个42元,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要选择第二种方法往大估,多带些钱以免不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中因需求应运而生的。
同样的一道题因为情境的变化而选择了不同的估算策略,此处引导学生对估算的过程进行合理性的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情境选择不同估算方法的特点,渗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必要性。
)(三)智慧园1. 动脑筋。
(注:答案不唯一)()×21≈600 49×()≈4000第一个空只要填比较接近30的数都可以,第二个空只要填比较接近80的数都可以。
此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聪明小屋。
小红和爸爸妈妈从烟台出发准备到哈尔滨去旅游,请看下面的交通路线图,他们有多少种乘坐方法?引导学生看清路线图是整个来回的路线图,可让学生先用列举法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该题共有8种情况:飞机—汽车—飞机;飞机—汽车—火车;飞机—火车—飞机;飞机—火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轮船—汽车—火车;轮船—火车飞机;轮船—火车—火车。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锻炼了学生的排列组合能力,延伸了课外知识,使数学充满活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什么感想说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4.当堂检测:《新课堂》33-34页1-5题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2. “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22×28≈600(盆)方法一:22≈20 28×20=560(盆)所以22×28≈560(盆)方法二:28≈30 22×30=660(盆)所以22×28≈660(盆)方法三:28≈30 22≈20 30×20=600(盆)所以22×28≈600(盆)答:“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600盆花。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意识到,大约用了多少盆花,不需要准确的结果,所以估算就可以了。
让学生感觉估算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而对估算产生一种亲切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2)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因需求应运而生的。
教学中我在处理“知识提升”环节中的三道题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渐体会到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数往小估、往大估、往中间估,体现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估算教学不仅仅是学会估算方法,而是挖掘其深层的教学价值,即通过估算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约之美。
(3)注重练习的层次性。
本节课的习题设计难度适宜,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体会到掌握新知的喜悦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练习的设计上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选择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估算”在数学学习及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