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验姓名班级得分一、填空题:(24分)1、动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是:、、、等。

种子发芽必须要的条件是:、、—o种子生长必须要的条件是:—、、、等。

2、水稻一老鼠一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2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4、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的生物的叫5、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o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8、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o9、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

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10、江红树林保护区重点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1 1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一个_条件,其它的条件二、判断题:(16分)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酬等放进去就行了()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当环境不适合他们生存时,他们会重新选择适合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 7、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他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 他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A 、4、阳光B-温度C.水D.空气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一个B、二个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条件不发生变化。

C、三个)A、植物B动物C、植物和的。

()9.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土壤里。

()1 0 .生态瓶中植物和生物越多越好。

()三、选择题:(15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动物四,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5分)(1)属于生产者的是。

草兔老鹰狐狸(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3)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种。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其理由是五、实验题。

(30)分1,请你做个生态瓶10分(1)、建造方案(2)、设计图2、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20分)不改变的条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验(闭卷考试,本考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0分钟)姓名班级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O2、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是相同,相同物体的影子是 O3、在同一时刻,将长度不同的物体放置在同一地方,其影子的不同,一________ 相同。

4、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并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转化为能的装置。

二、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7、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两个条件。

()9、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10、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11、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12、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13、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这样比较美观。

()14、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15、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 16、有时为了需要,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17、人们发现了凹面镜和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8、奥运会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19、在阳光下,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快。

()2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的一种节能装置。

()21、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同时放到太阳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

()三、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2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荧光棒D、星星23、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A、变小B、变大C、不变24、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杯子,所产生的影子:()A、形状相同B、形状不同C、方位相同25、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A、早晨B、上午C、下午2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西一东;长一短一长B、西一东;短一长一短C、东一西;长一短一长D、东一西;短一长一短27、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A、光速极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2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29下图中哪个是会把光折射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A、凹透镜B、凸透镜C、以上两个可以30、强光和弱光携带的热量相比较:()A、两者一样多B、强光携带的热量多C、弱光携带的热量多31、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A、和地面垂直B、和地面水平C、和太阳光垂直32、太阳能集热管多采用颜色较深的材料做成的,而太阳灶多采用颜色较浅的材料做成的,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A、吸收更多的热量B、太阳能的集热管用颜色较深的材料做成为了更好地吸收热量C、太阳灶用颜色较浅的材料做成为了更好地吸收热量33、哪个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一A、太阳能B、石油C、煤34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A、放大B、缩小C、不变35、萤火虫发的光属于:() A、冷光源 B、热光源36、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使用哪种工具判断时间:()A、日唇B、地动仪C、铜镜37、光源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A、越大B、越小C、不变四、作图题:(5分,第一题3分,第二题2分。

)37、用什么方法可以照亮书后面的小球,请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38、右图是一个潜望镜,请面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传播路线。

四、简答题:(30分,第一题5分,第二题5分,第三题10分,第四题10分。

)1、下图是记录一天中牙签影长的变化情况的柱形图,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需要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升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两个实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想在未来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太阳能。

竺・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地球的内部从内到外可以分成、一、—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由作用和的作用,使岩石最终成为土壤。

4、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5、土壤的成分有和等。

6、影响对土壤侵蚀的因素有、、7、、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8、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和的现象发生。

9、中国部多高山,部多平原。

]0、土壤的颗粒从大到小的排列、o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鹅卵石一般出现在河床得上游。

()2、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会造成灾害之一一海啸。

()3、丘陵的地形海拔较高,地势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4、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5、喜马拉雅山是两大板块受挤压而形成的大山脉。

()6、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7、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小,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8、土地的坡度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就越厉害。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A.上游B.中游C.下游2、・我们家乡的地形是())oA..平原B.山地C.丘陵 3、 ( )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沙砾B.腐殖质C.盐分4、 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A 、 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然后再下“大雨”进行比较B 、 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 进行比较C 、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一块 下“大雨”进行比较5、 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6、 岩石受到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 )A. 土壤B.腐殖质C.石头7、 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由于( )而形成的。

A. 两个板块碰撞B. 两大板块受拉张C. 火山和地震8、 把土壤倒入水中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最上层的是( )oA.沙砾B.沙C.黏土9、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 )。

A.盆地B.山地C.丘陵10、 我国的地形特点()A. 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B.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C.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11、 课堂上我们做过植物对岩石作用的实验:把豌豆放入石膏糊中,把结成块的石 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豌豆发芽后,发现石膏糊的状况是( A.石膏糊越来越硬,豌豆不会发芽 B.豌豆发芽,石膏糊没有变化C. 豌豆发芽,石膏开裂12、 海边的洞穴、悬崖等地形是( )A.雨水冲成的B.海浪拍打形成的C.风掀起的沙石堆成的四、简答题:1、我们用哪些办法来减少雨水和水流对土地的侵蚀?答: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的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