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2、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制造出来的。
3、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 日心说”。
5、月相变化规律是:。
6、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根据植物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 花钟”。
9、凸透镜具有、、的作用。
10、阳光可以被分解为七色光。
1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行进的。
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1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
1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14、越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二、选择题(28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一年B、一个月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B、中午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B、下午C、夜晚9、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10、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A、日光灯B、荧光棒C、阳光D、蜡烛11、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1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1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B、绿光C、红光1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A、S形B、曲线C、直线三、判断题。
(6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四、画图(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就可以了)2 、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题(14分)1、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论:2、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论:六、问答题:(10分)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和。
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
6、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异极。
7、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8、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者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
9、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0、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
二、判断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6、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7、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8、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9、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4、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
A、中间B、两端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6、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
A、比较强大的B、比较微弱的四、填表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⑤陶瓷⑥人体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五、问答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4例)2、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3条)3、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异同?4、有两根铁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不许用任何东西,你能辨认出哪根铁棒有磁性吗?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的废气。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
心脏每,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3、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6、模型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7、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还要利用,进行合理的思考。
三、选择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A、胃B、肠C、嘴D、肺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3、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属于解释的是()A、苹果表皮渗出了水B、闻起来有异味C、苹果表面细菌在繁殖四、连线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的光先混合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五、简答1、为什么我们要呼吸?2、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至少写出4条)4、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六、实验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01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一、填空:1、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日晷)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自转)。
3、“地心说”的提出者(托勒密),4、“日心说”的提出者(哥白尼)。
5、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这一现象编排出的测量时间的工具:(花钟),6、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7、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8、我们看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9、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10、每个月十五即使满月,又叫做(望)二、选择:1、夜间活动的动物有(B. )A、蜜蜂。
B、蝙蝠。
C、蜻蜓。
D、公鸡2、新月是指天空中(C)A、出现月牙。
B、出现满月。
C、不出现月亮。
3、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
B、托勒蜜。
C、牛顿。
4、2012年伦敦的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当地时间7月27日晚上21点,中国收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C)A、28日下午16点B、27日上午8点C、28日凌晨4点D、27日晚上2点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6、唐代诗人张继曾著有《枫桥夜泊》,诗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所描述的夜景是(B)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初八。
C、农历十五D、农历二十二7、一天中你们学校教学大楼影子最最短的时候是(B)A、早上8:00 。
、正午12:00。
C、下午18:00。
D、无法判断8、下列月相随时间变化规律正确的是(C)A、满月——上弦月——新月——下弦月。
B、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满月。
C、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D上弦月——下弦月——月满——新月。
10、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著有《生查子》,诗中写到“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所描述的时间是(C)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四、实验探究:2、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一、填空: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3、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5、光在同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直线)。
6、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
从科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形成的原因(光沿直线传播)“倒影如镜”形成的原因(反射)。
7、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潜望镜的镜片是(平面镜)。
8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是(黑色)。
9、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10、八世纪初,曾经做过“太阳光是七色光”实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
二、选择:1、下列三种情况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C)。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手影。
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3、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水中的手指”变粗。
B、金环日食。
C、大桥在江面的倒影。
D、地面上树的影子。
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A、上衣呈红色,裙子成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成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5、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是(B)。
6 水中的鱼,实际上所在的位置要比我们看到的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