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踝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位后,小腿石膏固定 6~8 周。 2.手术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手法复位
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手术治疗。 (1)适应 证 a. 手法复位失败者; b. 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 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 c. 外翻外旋 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 d. 胫骨 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 e. 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 者; f. 三踝骨折; g. 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 影响功能者。
压钢板固定。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 ,手法复位较为困难且不稳定,一般应 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d.Dupuytren 骨折:可 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角韧
带。
+ 1、 内外踝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 固定时间为6~8周,要逐渐加强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消肿。
+ 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 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 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 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关节骨折解剖 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 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均可发生 创伤性关节炎。无论哪种类型骨折的治疗,均要 求胫骨下端即踝关节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吻合 一致,而且要求内、外踝恢复其正常生理斜度, 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形态。
+ III 度:暴力较大,在内外踝骨折同时距骨 向后撞击胫骨后缘,发生后踝骨折(三踝骨 折)。
+ 一般症状:局部肿胀与瘀斑 疼痛与压痛 功能障碍
+ 骨折专有特征:局部畸形 反常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 踝骨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 折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 为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 形及骨擦音等。
方希
+ 踝骨是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最下端与脚部结 合的骨骼点,分为内踝-胫骨下端与外踝-腓 骨下端。正常站立状态下外踝离地高度小 于内踝的离地高度。
+ 病理原因
+ I 度:单纯内踝骨折,骨折缘由胫骨下关节 面斜上内上,接近垂直方向。
+ II 度:暴力较大,内踝发生撞击骨折的同 时,外踝发生撕脱骨折,称双踝骨折。
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 fx
+ 无移位骨折
+ 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背伸 90 °中立位, 1~2 周待肿胀消褪石膏松动后,可更换一 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 6~8 周。
+ 有移位骨折
+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采取与受伤 机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
如为外翻骨折则采取内 翻的姿势,足部保持在 90 °背伸位,同时用两手挤压两踝使之复位。骨折复
+ (2)手术原则 一般原则为: a.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b.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பைடு நூலகம். 须彻 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 d. 手术应尽早施行。
+ (3)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a. 内踝撕脱骨折: 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
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b.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 下胫腓联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
+ 2、 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亦行石膏外固定, 固定时间4~6周,术后第一天可行足趾关节等张运动,下 肢肌肉等张静力性收缩,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 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术后4~6周,可行踝关节 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术后8周可逐渐 负重训练。术后8~12周可行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术后 12周可行步态训练。踝关节僵硬者可行理疗,必要时手术 可分解,亦可中药熏蒸。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