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编写提纲

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编写提纲

水城县阿戛凉水沟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矿井地质、资源条件
煤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变质程度高,出露于矿区中——北部地段。

含煤地层厚320~370m,一般厚度352m。

构造总体为向南西倾斜的急倾斜构造,平均倾角85°。

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
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全组含煤20~30层,平均总厚度25.3m,含煤系数9.12%。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四段:
第一段(P3l1):C52煤层至煤系底部,岩性以细砂、粘土岩为主,粘土岩中含大量粘土岩和蠕虫状、鲕状菱铁质结核,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C66、C67-69煤层。

总厚度1.24~3.26m,平均总厚度2.90m。

第二段(P3l2):为C26煤层底板至C52煤层顶板,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

煤层多为薄煤层,局部可采。

第三段(P3l3):为C12煤层底板至C26煤层顶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

煤层富集于上、中部,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6层,即C12、C13、C15、C16、C18a、C26煤层。

总厚度5.01~13.91m,平均总厚度8.11m。

第四段(P3l4):为C1煤层上部薄层灰岩、泥灰岩至C12煤层顶部泥岩,海陆交互相沉积较为明显,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煤层、
粘土岩组成。

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层,即C1、C5、C8、C9煤层。

总厚度4.42~12.35m,平均总厚度7.97m。

矿区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12层(C1、C5、C8、C9、C12、C13、C15、C16、C18a、C26、C66、C67-69号煤层),总厚度10.69~28.52m,平均总厚度17.98m。

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如下:
①C1煤层:位于煤组第四段顶部,顶板距煤系顶界3m左右,煤层厚度1.98~4.23m,平均厚度3.55m。

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厚度9.2m,底板为厚约0.3m泥岩。

煤层层位较稳定,常夹2~3层夹矸,煤层结构较复杂,俗称“大牛角煤”。

②C5煤层:距C1煤层13m左右,煤层厚度1.14~2.32m,平均厚度1.32m。

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底板为致密状深灰色动物碎屑灰岩,即“腰带灰岩”,厚约1~5m。

煤层层位较稳定,但厚度变化大,常夹2~3层夹矸,煤层稳定,结构简单,俗称“小牛角煤”。

③C8煤层:距“腰带灰岩”18m左右,煤层厚度0.65~1.91m,平均厚度0.91m。

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富含完整羊齿类植物化石,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

④C9煤层:距C8煤层2~5m,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65~3.89m,平均厚度1.85m,厚度变化大,从西向东渐变厚。

顶板以粉砂岩为主,结构复杂,有分叉复合现象。

⑤C12煤层:位于第三含煤段上部,顶板为25~30m厚的不含煤段,岩性主要为粉砂岩。

煤层直接顶板为含大量动物化石的浅海相泥岩,煤层厚度1.54~4.72m,平均厚度2.67m。

常夹0~2层泥质或粘土质
夹矸,顶板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有几十厘米的伪顶;底板为细砂岩,有几十厘米的伪底。

厚度变化大,层位较稳定,含1~3层夹矸,结构较复杂,俗称“大花炭”。

⑥C13煤层:位于煤组第三段上部,局部可采,上距C12煤层3m
左右,煤层厚度1.70~3.05m,平均厚度1.83m,夹矸1~2层,煤层结构变化大,煤层层位较稳定;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俗称“小花炭”。

⑦C15煤层:上距C13煤层10~20m,直接顶板为泥岩,上部为粉砂岩或细砂岩。

厚度不稳定,一般厚度0~2.1m,平均0.9m,夹矸1层,煤层结构变化大,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俗称“大么炭”。

⑧C16煤层:上距C15煤层2~12m,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平均厚度1.06m,夹矸1层,煤层结构变化大,煤层层位较稳定;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俗称“小么炭”。

⑨C18a煤层:位于第三煤含段中下部,上距C16煤层约6~26m。

顶板为粉砂岩(伪顶为泥岩)。

煤层厚度0.97~1.54m,平均厚度0.97m。

有分叉复合现象,煤层较稳定。

⑩C26煤层:位于第三含煤段底部,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煤层厚度0.3~1.0m,平均厚度0.68m,夹矸1层,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⑾C66煤层:位于煤组第三段上部,局部可采,上距C18煤层200m 左右,煤层厚度0.56~1.03m,平均厚度0.85m,直接顶板以粉砂岩
和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矸1~2层,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层位稳定。

称“小舗炭”。

⑿C67-69煤层:位于煤组第一段下部,距底界3~7m,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68~1.23m,平均厚度1.05m,顶板岩性变化大,以粉砂岩为主,底板常为一薄煤层。

夹泥岩和碳质泥岩夹矸,煤层稳定,结构复杂。

俗称“小舗炭”。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表
2、矿井开拓开采现状
1、开拓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2、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按照井下工作地点所需风量计算矿井总风量50m3/s。

回风斜井回风,主立井、副立井、进风立井进风。

3、矿井开拓及生产情况:
凉水沟煤矿划分为二个水平三个采区,+1400m---+1620m标高为一采区,+1400m--+1000m标高为二采区。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

目前,一采区开拓及准备巷道在1450水平以上,正在布置11261回采工作面,现井下布置有4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11261切眼、112262回风上山、11262运输顺槽专用回风联巷,1450运输石门(抽放瓦斯停掘)、1450回风石门、11182里段采面回采。

3、矿井瓦斯情况
(1)瓦斯赋存情况(描述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层坚固系数等参数)
(2)瓦斯涌出情况(描述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情况、近三年瓦斯等级鉴定(或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情况
××年~××年瓦斯等级鉴定(或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情况)
4、矿井“一通三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通风系统
(2)瓦斯抽采系统
(3)监测监控系统
(4)压风自救系统
(5)防尘系统
(6)防灭火系统
(二)矿井“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三)矿井瓦斯综合利用情况
二、瓦斯综合治理编制的依据、时间、总体思路、目的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时间:(××年~××年)、
(三)编制内容
包括通风设备、设施、通风巷道维修、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方案、抽采设备及抽采系统、监测监控设备及防突、防灭火、防尘系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矿井瓦斯综合利用等。

(四)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
三、矿井未来三年采掘接替计划
四、瓦斯治理规划
(一)系统方面
1、通风系统方面
分三个年度叙述,包括系统完善、巷道维修、通风设施新建、维修、通风设备的完善和购置。

2、瓦斯抽采系统方面
分三个年度叙述,包括抽采工程量(瓦斯抽采巷、钻孔工程量、完善抽采量),完善抽采系统的完善、设备购置等。

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开采保护层方面
分三个年度叙述,开采保护层的工程量预计,含进尺和被保护层的煤量
4、监测监控方面
分三个年度叙述,如何确保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措施
5、防灭火系统方面(分三个年度叙述)
6、防尘系统方面(分三个年度叙述)
7、管理方面(分三个年度叙述)
(二)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攻关
1、瓦斯治理科技攻关需求
2、科技攻关立项规划
(三)瓦斯治理的预期效果
分年度预计瓦斯治理工程量
(四)瓦斯治理工程资金投入及资金保障措施
1、瓦斯治理工程资金投入
××年~××年瓦斯治理投资计划表
注:投资金额为万元。

2、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措施
(2)技术保障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