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煤矿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编制时间:2016年5月编制单位:煤矿目录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矿井水防治整体规划的确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中、长期具体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 2016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 2017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 2018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 2019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 2020-2026年规划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
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煤监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防治水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
特编制我矿地质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煤矿位于市区52°方向,直距约50,公路距离82 ,距乡政府约16 。
行政区划属市乡所辖。
地理坐标:东经104°32′05″~104°32′48″,北纬26°30′47″~26°31′36″。
矿区呈南北向展布,平面上呈梯形。
东至煤系底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西至飞仙关组(T1f)与永宁镇组(T1y)底界的半山,南至三道沟村北,北至上排村与中心村之间。
矿区长约1.46,宽约1.10,面积1.61732。
我矿属市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井。
二、地形地貌本区为中山地貌。
矿区的山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呈近东西向展布。
地势最高点在矿区西南部半山,海拔高程为1975.00m,最低点为东端白药小河河谷,海拔高程为1525.00m,相对高差为450.00m,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
三、交通条件区内有简易公路纵贯南北,自矿界南行13至阿都乡(梨树)政府驻地,向西16 至乡政府驻地,、阿都至城有低等级公路连接,相距分别为82、75,自市南行102 到曲靖,再西行138 到昆明,交通较为方便。
四、河流水系区内最大的河流是可渡河,发源于市龙潭一带,流经龙潭、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普立,与格香河在普立的腊龙汇合称为北盘江,属珠江水系。
可渡河全长 162.2,迳流面积2975.82,河道平均坡降 7.5 ‰。
在勘查期间调查该河时,见河宽约5~10m,深约1.1m,流速2m/s,流量为24~90.2m3。
河流动态变化大,水流湍急,两岸切割强烈,多悬崖峭壁,常形成“V”字河谷,属山区青壮年河。
该河礁石较多,不能通航,下游正在建设阿都电站。
五、气象根据《二00三年市年鉴》:区内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较大,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8℃,最低为-14.2℃,最高为32.2℃,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5℃左右。
1至4月为风季,最大风力可达7~8级,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年均风速3.9。
每年5月下旬~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中旬为旱季。
年降雨量为1032~1624,降雨多集中于6~10月份,占年降雨量的84~98%,年平均日照约890小时,通常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且雨雾增多,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常为大雾笼罩。
高山区冬天积雪冰冻,平均每年有霜日38.7天,最多年61天,最少年23天,平均初霜期11月4日,终霜期3月30日;平均每年降雪10.6天,最多年降雪27天,最少1天。
六、地震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勘查区地处曲靖—昭通中强地震控震带之东,—弥勒潜在震源区的弥勒—富源北东向地震活动断裂带北西端。
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记载为1527年,至今共计发生大于4.0级地震13次,1906年1月7日发生过5.5级地震。
1998年12月1日市龙潭乡发生5.1级地震,建筑物损坏较为严重。
与接壤的沾益、富源、贵州省等地区的小震活动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七、周边矿井及小窑矿井周边目前有位于矿区北西方向的煤电联营有限责任公司白药煤矿和与矿井南面紧邻的市乡杨梅树煤矿,其中白药煤矿开采标高1800~1250m,开采面积3.45592,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杨梅树煤矿开采标高1750~1450m,开采面积 1.03952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
两矿井与煤矿无矿界重叠,煤矿矿权设置合法。
煤矿与周边矿井矿界关系见下图。
据调查了解,该区对煤炭的开采时间较长,老窑分布较多,大多数开采C2、C4、C9号煤层及浅部露头的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深度在20~80m左右,一般50m左右,现已全部关闭。
小煤窑调查情况见附表1。
八、矿井整合情况根据曲靖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会议的文件精神,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为单独保留矿井,井田面积和批准开采煤层均未发生变化,井田面积为1.61732,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二叠系上统组(P2x)、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及第四系(Q)。
由老到新各地层的岩性、厚度及接触关系详见附图3。
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1.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矿区内未出露地表,仅在矿区外围凉家村后一带出露,厚度350~600m,以黑色、深绿色细晶玄武岩为主,常具杏仁状、斑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其底部和上部常夹火山凝灰岩、集块岩。
其成份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玻璃质组成,次为绿泥石、方解石等。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上统组(P2x)为本区含煤地层,厚281.15~391.46m,一般290m,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
按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和含煤特征,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下段(P2x1):上起紫红色凝灰质泥岩顶界,下至P2β玄武岩顶界,厚147.95~153.34m。
分布在矿区东部边界外围。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泥岩、青灰色、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玄武质岩屑砂砾岩、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黑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及薄煤层组成。
玄武质岩屑砂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玄武岩,粒径3~5,个别达20以上,为棱角状,次棱角状,钙质胶结,紧密坚硬,普遍含炭屑,见大型斜层理及大型硅化木,常与其下的岩层呈冲刷接触。
该层砂砾岩厚度在本区为30~40m,一般35m左右,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容易识别。
砂砾岩之下主要为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
接近底部为C30煤层,在矿区范围102号钻孔钻探厚度为0.10m,不可采,其底部为铝土质泥岩。
产植物化石(烟叶大羽羊齿)。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中段(P2x2):自C17煤层底板起,下至紫红色凝灰质泥岩顶界。
地层厚138.67~142.18m。
该段区内出露于蔡家村~水塘边一带。
岩性主要由灰~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含菱铁质结核及鲕粒或菱铁矿,夹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或粘土岩以及薄煤层组成,局部见星点状黄铁矿,夹煤或煤线8~10层。
本段含煤总厚3.09~3.86m,含煤系数为2~3%,一般不含可采煤层。
产植物、植物根及植物碎片化石:(脐根座),. (翁氏原始乌毛蕨),. (舌瓣轮叶),(芦木), .(大羽羊齿), .(带羊齿), .(栉羊齿), .(斜羽叶), .(楔叶)等。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3)上段(P2x3):自C17煤层底板至卡以头组(T1k)底界,地层厚102.59~104.84m,一般厚103.72m。
该段主要分布在三道沟~白药村公所一带,岩性主要由灰、灰黑色泥岩、浅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细粒砂岩,以及煤、薄煤层和菱铁矿组成。
为本区主要含煤段,含煤7~10层,进行编号的有10层,自上而下为C1、C2、C3、C4、C5、C6、C7、C8、C9、C17,其中全区可采煤层6层,为C1、C2、C4、C8、C9、C17煤层。
本段含煤总厚11.15~11.33m,平均厚11.24m,含煤系数为10.8%。
产植物、植物根及植物碎片化石:(脐根座), () (东方栉羊齿),(椭圆楔叶), .(芦木), .(原始乌毛蕨),(翁氏原始乌毛蕨), .(枝脉蕨), .(掌蕨), . (. P. )(原脉栉羊齿), .(羽羊齿), (. G. )(烟叶大羽羊齿),? .(丽羊齿)等。
(二)三叠系1.下统卡以头组(T1k)出露于区内煤系地层之顶部。
地层厚101.37~111.99m,平均厚106.27m。
主要岩性:由灰绿至绿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下部含钙质团块。
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蚌形蛤),(贝氏蛤)等;含腕足类动物化石:(细弱舌形贝)及L. . (细弱舌形贝中华变种)等。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下统飞仙关组(T1f)本组地层厚432.01~454.29m,按其岩性组合,动物化石等,由上往下共分三段:(1)第一段(T1f1):分布于矿区中部。
覆盖于卡以头组(T1k)之上。
揭露地层厚108.74m。
主要岩性:由紫红色泥岩,紫红、紫灰色薄~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及浅紫色、紫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