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知觉、判断讲解

第三章 知觉、判断讲解

第三章 知觉、判断和归因(社会认知)
第一节 知觉与学习
一 、知觉信息加工理论
知觉:即个体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储

存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通常是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由于知 识经验的作用,经过人脑的加工,对客观 对象做出直接解释的认知过程。


知觉加工是激励、群体作业、领导和组织管理
的重要前提。
原型:是指用以组合各种个人特征的图式。 图式:即指用以组织琐碎信息的认知结构。
包括: 知识图式 过程图式 印象图式
例“优秀经理”?

“合格员工”?

“领导人”?

(3)组织阶段的偏差
1) 定型(stereo-typing) :是指在知觉中存 在关于某一类人的概化形象。[知觉定势]
例,按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性人 进行归类,以此作为知觉判断的依据。 年轻人 老年人 中国人 河南人 。。。。。。
1、注意阶段:人脑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即知觉的选择性:(无意注意的选择性规律) 对象的强度(差别律) 刺激物的频次(活动律) 刺激物的对比(对比律) 刺激物的新异性 期望效应(符合人的需要等)
(2)知觉注意的偏差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知觉不够准确[图形或时间错觉]
[信息的加工]可以分为:
直接加工:是有控制、有意识地感知与接收信息。

例如,在面试中通过主动询问专门的问题,了

解求职者的心理特征;
间接加工:则是自动地、无意识地感知和吸取信

息,

例如,面试中从求职者的非言语行为臂、姿势
等)获得有关的信息。
知觉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把知觉看成一个过程,包括注意、组织: 解释和判断等阶段。
(3)企业形象塑造
三、管理学习
管理学习:即人们在工作中学得知识、获 取才能、完善信念,进而影响工作行为。
[四种学习理论]认
1.经典条件反射论:
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行为的联想而实现 的. 这里所说的刺激,指可能引发行动的 外部客体或条件。通过条件反射,可以把 原先中性的刺激(灯光)与影响行为的另一 个刺激(食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学习。 这时,中性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并 能作出“条件反应”。
4.判断阶段
*即在知觉的判断阶段,知觉者对所解释的 信息给予“加权” 调合,从而作出整体判 断。
(1)[认知判断的差误] 1)“损失反转偏差”(10ss-aversiIbias)、 2) “可取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3)“基准率偏差”(baserate bias)、 4)“承诺升级偏差”(escalation of
2)解释阶段的偏差
(1)投射效应:即在知觉时,知觉者把且己的想 法与情感“投射”到对他人特征的解释之 中,造成知觉偏差.[定势影响]
(2)归因效应:即知觉者对他人的行为原因作因 果关系归因而影响知觉.[内归因\外归因]
3) 方 法
⑴[知觉训练]:[发散性思维]
⑵[正确归因 ]“归因风格训练”[运用多 种信息源加强正确归因 ]
即由于对评估对象最初的不良印象,即便以 后工作成效斐然,仍在总体评价中降低对他 的评价
2.社会知觉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个领域] (1)员工绩效评估: (2)印象管理:即人们在生活中都会不
同程度地给他人造成一种良好的印象,在 录用面试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我们把 这种社会知觉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2)组合律: 常见的社会信息加工图式:剧本(scripts)和原型
(prototypes)。
1) 剧 本
*剧本:是指包含行动顺序的加工图式。 工作程序为线索组织各种信息 作业时间为框架表述工作任务信息
认知剧本差异: [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
2) 原 型(即图式)
印象管理的方法:
a.自我提升:正面描述自己(100%); b.个人故事:用过去的故事塑造形象(96%); c.意见顺从:表达顺应面试者的意见(54%);
d.承担责任:表示对过去的成功事件负责(50%); e.自我增强:适度夸大或强化正面用语(45%); f.克服障碍:描述如何克服障碍赢得成功(33%)。
2)信息的代表性低[时间和方式影响 ]
3)忽视非期望信息 [期望的不一致性或价值取向相 矛盾 ]
2.组织阶段[知觉的整体性]
(1)知觉的整体性
即人们在知觉的组织阶段把多种琐碎的信息加 以组块,使之成为较高水平的、较为抽象的概念。
“组块”(chunking)[数码记忆 ] “图式” (schema) 用以组织琐碎信息的认知结构
2) 晕轮差误(halo error) :是指对于个 人观察和评价,受到评价者对这个人总体 知觉或印象的影响,从而泛衍到对这个人 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即说,突出的特 征或品质会起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评 价者看不清其他品质特征。[光环效应] [原因]:
(4)组织阶段常见的问题(原因)
于对他人的总体印象而影响对其具体特征的 客观评价,把原先互不相关的特征知觉为高 度关联,从而造成评价的偏差。[保持知觉 一致性的偏差] (2)似我效应 (similar-to。me effect): 即在工作中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比不相似的人 以更为赞同的倾向作出知觉而产生的偏差。
(3)第一印象:是指倾向于根据最初的印象作 出对他人后继行为的判断。
commitment bias)
(2)克服方法
1)[追忆及其条件]
2) [方法]
①[利用联想[四种联想]
接近ຫໍສະໝຸດ 相似对比
关系
②依靠再认
二、社会知觉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有关他人的信息加 以综合和解释的过程.
1.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晕轮效应:在社会知觉中,人们会由
信息的有限性 信息过分简化 知觉者的加功能力
(5)克服方法
[自知之明]-认识自我 [克服定势]-具体化 即使原型或定型精细化 [变式比较]矫正现有原型或剧本, [验证检索]主动搜索验证性信息等
3.解释阶段[知觉的理解性]
1)[知觉的理解性]:即在知觉的解释阶段, 人们给经过组织的抽象概念加以解释, 赋予完整的意义。[经验律][提示律] 如何解读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