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PPT课件
成本 这就是边际贡献率方程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3)边际贡献率方程式 根据需要可以将边际贡献率方程式转换为
以下形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3.1.3 本量利图
将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 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本量利 图。
根据资料的多少和本量利分析目的的不同, 可以将本量利图分为:
基本的本量利图 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量利式本量利图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基本本量利图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基本本量利图
从图4-1可以看出:
直线F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成本,它不随产 销量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一条水平的直线;
直线C与固定成本直线之间的距离为变动成本, 它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地变化;
益方程式,它反映了利润、单价、销售量、单 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五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 只要知道其中任何四个变量就可以求出第五个 变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2) 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损益方程式将利润放在
等式的左方,最便于在其他四个变量已知 的情况下,预测企业的利润。 如果待求的是其他变量,则可以将基本损 益方程式进行恒等变换,得出以下四个变 换后的方程式:
本 这个方程式就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边际贡
献方程式,也可以表示本量利之间的相互 关系。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2)基本边际贡献方程式 基本边际贡献方程式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
以下形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因为:
3)边际贡献率方程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所以: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
直线C与横轴之间的距离表示总成本,它是固定 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销售收入直线S与总成本直线C的交点P为保本点, 即保本销售量。第3章 本量利分析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模型线性假设 (1)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2)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假设; (3)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
关系假设。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产销平衡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 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如第二章和前条假 设中所指出的,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 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 动成本都可 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 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当站在 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 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
的比重,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2)基本边际贡献方程式
由于: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所以: 利润=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
或: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首先用于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 还有剩余则成为企业的利润;如果边际贡 献不足以收回固定成本则发生亏损。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
占的百分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可以理解为每1元销售收入中边际贡献所占的 比重,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 存的关系。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 期间内业 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 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 换句话说,不同期间 的业务量往往发生 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 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 变化时, 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 就由此划分了。
3.1 本量利分析基础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Cost)、业务量 (Volume)与利润(Profit)相互关系分 析的简称(CVP),是在成本习性分析和 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学模型来揭示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 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 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 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基本假设不但应牢固掌握其各自的含义,
还应该深入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3.1.1 本量利分析的损益方程式 1)基本损益方程式 2) 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3)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基本损益方程式
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这一方程式就是单一品种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损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 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 占的比重 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多品种条 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一般不尽相同, 如企业产销的品种结 构发生较大变动, 势必导致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 大的“非预计”性出入,
对于本-量-利分析的四个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本-量-利 分析的基础,但它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 为简化研究而提出来的,实践中往往很难 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设。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相关范围假设 该假设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
两层意思。注意理解“期间假设”和“业 务量假设” 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依存关系。
3.1.2 本量利分析的边际贡献方程式
1)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2)基本边际贡献方程式 3)边际贡献率方程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1)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Marginal Contribution) : 又称贡献毛益,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 本后的余额,即: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2) 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第3章 本量利分析
3)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如果存在所得税,则:
税后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 售量-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利用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可以计算 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计算公式为:
第3章 本量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