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洞堤防工程测量方案

木洞堤防工程测量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堤防部分)一标段A合同段施工测量专项方案编制人:叶明勇编制单位:重庆市天地人实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7.1.12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测量组织及仪器配置 (8)第四章施工部署 (9)第五章平面轴线及高程控制 (10)第六章测量监控及验线 (12)第七章沉降观测 (12)第八章附图、、、、、、、、、、、、、、、、、、、、、15第一章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及设计施工图,业主提供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0)4、《建筑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2)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建设单位移交控制点第二章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从长江右岸上游温家沱开始,经五布河,至羊角背结束。

堤防设计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三峡水库蓄水初期20年一遇,以五布河为界分为上下游两个标段。

2016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长江木洞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一标段(五布河上游段)准备开工建设,本工程段设计堤脚线长2.616km,堤线地形高低起伏较大,其中直斜复合式段长391.61m、一级直立式挡墙段长1427.65m、自然护坡段长796.8m(其中高架桥段长170.07m、开挖形成626.73m)。

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由护岸工程、市政道路、景观(堤防综合利用工程)、园林绿化四大部分组成,本次招标为上游段护岸部分。

本工程施工段为A合同段,A合同段为新建五布河上游段(长江右岸)K0+000-K1+178段防洪护岸、排水建筑物和下河梯道等,同时包括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中的全部工作内容。

计划投资5200万元。

计划总工期为24个月。

2水文2.1 气象特征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热,日照少,无霜期长,湿度大,冬季多雾,降雨充沛,分配不均。

据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7.8ºC,月(8月)平均最高气温32.8ºC,12月平均最低气温6.3ºC,极端最高气温43ºC(1951年8月15日)。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风向WN。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集中在4~9月,其间降雨量高达866.2mm,日降雨量大于25mm 的大雨、暴雨日数占年降雨日数的62%,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0.8%,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25.7mm(1962年7月5日)。

常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

2.2基本资料在本工程上游31km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口下游7.5km处)有寸滩水文站。

本站为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

1939年2月由前杨子江水利委员会设立,1947年7月改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领导,定名为重庆水文站。

1949年12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改名为寸滩水文站,1956年1月基本水尺下迁550m至测流断面处。

寸滩水文站与本工程中间无大支流汇入,该站为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项目观测齐全,有1892年~今的水位、流量资料和1953~1966年、1968年~今的泥沙资料,寸滩水文站可作为本次计算的控制站寸滩水文站可作为本次计算的依据站。

2.3 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计算本次采用系列117年(1892年~2008年),据历史洪水调查及文献考证分析,历史洪水由大到小分别为1870年、1227年、1153年、1560年、1788年、1860年,其中1870年洪水为1153年以来首大洪水,重现期为856年,1788年为第五大洪水,重现期为171年,调查洪峰分别为100000 m3/s、90200 m3/s,定量参与计算,其余年份历史洪水定性参与排位。

频率计算成果见表1-1。

寸滩水文站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1-12.4 支沟洪水计算本次支沟设计洪水计算系根据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采用短历时暴雨资料推求洪水。

暴雨资料分别采用白鹤气象站短历时暴雨参数和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的各时段暴雨等值线图进行计算。

2.5 工程地质2.5.1 区域地质条件及地震工程位于明月峡背斜东翼,背斜轴线北东21º,为单斜构造,五步河上游岩层产状133°∠18°,五步河河口附近岩层产状120°∠19°,五步河下游岩层产状115°∠20~33°。

工程区属于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5.2 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明月峡山脉东侧长江南岸河谷地带,整个工程分五步河上游、下游两段。

五步河上游段主要为河流基岩侵蚀堆积地貌,五步河下游段中五步河河口至粮站段主要为河流堆积漫滩地貌,粮站至茶涪路段主要为河流基岩侵蚀堆积地貌。

五步河上游段位于木洞镇土地佬村,起点位于温家沱河口,终点位于五布河左岸河口。

整个五步河上游段灌木丛生,长江河汊将五步河上游土地佬村和中坝村分开,河漫滩较发育,局部后缘地带为陡坎或陡崖,五步河河口处河漫滩发育。

2.5.3 地质构造工程位于明月峡背斜东翼,背斜轴线北东21º,为单斜构造,五步河上游岩层产状133°∠18°,五步河河口附近岩层产状120°∠19°,五步河下游岩层产状115°∠20~33°。

工程区岩体发育3组裂隙:①L1裂隙:倾向40~50°,倾角75~80°,裂隙间距约2.5m,张开宽度:5~10mm,较平直,无充填,结合程度差,延伸长一般3.0~5.0m。

②L2裂隙:倾向336°,倾角82°,裂隙间距3~4m,张开宽度3~4mm,裂隙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一般延伸2.0~3.0m。

③L3裂隙:倾向356°,倾角75°,裂隙间距2~4m,张开宽度2~3mm,裂隙面较平直,结合程度一般,延伸长度2.0~4.0m。

2.5.4 地质岩性工程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为河流冲积层、残坡积层、崩坡积层、人工堆积层。

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及中下统自流井组地层。

2.5.5 水文地质工程区长江为最低排泄基准面,枯水位高程约160~170m,一般洪水位高程约185.0m,岸坡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较为通畅。

沿线共发育有大小冲沟5条,为生活污水、大气降雨的排泄通道。

2.5.6 不良地质现象五布河上游段桩号K2+000处后侧山体见一危岩体,危岩距拟设堤轴线约18m,危岩长约8m,宽约7m,高约6m,危岩体先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施工时应先进行清除;其余地段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岸坡稳定条件较好。

2.5.7 建筑材料尖顶山条石、块石料场,位于工程区南西侧0.8~1.50km,木洞集镇后侧,五布河右岸,高程225.0~326.0m,高差约101m,地形坡度15~30°。

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2s)灰白色、灰紫色岩屑长石砂岩,巨厚层状,砂岩厚度20.0~30.0m。

岩层走向18°,倾向108°,倾角30°。

料场以250m高程为开挖底界,顺层开挖,剥离层厚度1~2m,按平行断面法估算,有用料总储量约160×104m3,现已开挖约60×104m3,尖顶山条石、块石料场可开采的块石料约100×104m3。

三樵湾土石混合料场,三樵湾料场距工程区约0.25km,高程248.0~204.0m,高差约48m,地形坡度10~20°,局部砂岩形成陡坎。

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中厚层状。

料场以204、218m高程为开挖底界,按平行断面法计算,总储量约350×104m3。

2.5.8工程地质评价根据持力层的选择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主要存在临时开挖边坡稳定、堤基抗滑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

3.设计概况护岸及市政工程设计概况3.1护岸及市政工程分段简述本工程施工段为A合同段,A合同段为新建五布河上游段(长江右岸)K0+000-K1+178段防洪护岸、排水建筑物和下河梯道等,同时包括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中的全部工作内容。

A合同段总长为1178米,其中有衡重式挡墙+护坡长341.59米、衡重式挡墙+护坡+衡重式挡墙长50.02米、衡重式挡墙段长374.69米、重力式挡墙长65.97米、自然护坡段长175.66m、高架桥段长170.07米(工程量清单中未包含此部分)。

A合同段的设计堤顶高程约为183.50~198.80m。

K0+000.000-K0+142.510段为堤体护岸、无堤顶道路,K1+052.470~K0+882.400段为高架段,其他段均设有市政道路。

4,设计规定测量放样误差要求第三章测量组织及仪器配置3.1 测量组织机构与管理由于本工程平面形式较为复杂,体量较大,属高层建筑。

工程轴线、标高的平面控制竖向投递测设质量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轴线和标高的控制质量,项目决定成立工程测量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平面及高程施测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测量小组组织机构图如下:测量小组人员如下表:3.2 测量仪器配置3.2.1本工程配置的测量仪器如下表测量仪器配置表3.2.2仪器校检、管理与维护1)重点加强测量器具的校检:技术内业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把仪器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调校和保养,保证仪器的精度,减少系统误差,以满足工程轴线标高施测控制质量的要求。

2)注重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3)所有仪器由测量工长专职保管,并在使用中承担对仪器的管理责任,任何人不得随意乱动或使用仪器。

4)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仪器台帐、检校计划及使用维护管理。

工程所用仪器必须定期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校核,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同时做好记录记载。

第四章施工部署4.1为了更好实现设计之意图、满足规范之要求,项目部精心遴选,组建专门测量小组。

4.2测量小组着重攻克对采用普通测量方式方法所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复杂部位,选择测量方法、部署实施商业步骤、组织实施、复查校核。

4.3测量小组对每一个施测部位的测量方案均精心遴选,采用最佳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