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第一章
• 在一间病房内,一名20多岁的男青年因住院治疗时间较长, 思想消沉,任家人怎么劝解和护理也无济于事。这种精神 状态影响了他与医生的配合治疗,急需心理疏导。“我们 医护人员也很担心他,可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另外 时间也有限,你来了,正好可以帮助他。”走到ICU重症 病房时,医院领导告诉小李,“这里因为治疗需要,限制 家属探视时间,可有些家属执意不听。我们可以理解他们 的心情,但反复解释不仅占用了医务人员大量时间,而且 也容易因语气等问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医 院领导非常希望小李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二、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演变
(一)医务社会工作内涵的变化
医院社会工作(Hospital social work)
医务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
健康照顾社会工作(Health care social work)
医院社会工作的内涵最为有限,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患 者,介入目的是协助医生诊疗疾病,工作场所基本限 于医疗机构内部。 较之医院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有所扩展, 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家人、医护人员、社区等,工作 场所已延伸到院外。 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的内涵最为宽泛,服务对象已扩展 至包括患者及其家属、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在内的 所有社会成员,工作场所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 服务范围涵盖疾病预防、临床治疗、疾病康复等各环 节。
2007-2011年 稳步发展期
医务社会工作研 偶有涉及 究 医务社会工作者 无
停滞不前
研究与实务并 进 显著增加
很少
医务社会工作实 无 务
医务社会工作组 无 织 医务社会工作地 无 位
萌芽
上海浦东
开始出现
东方医院等 医疗机构 渐成政府政 策议题
逐渐多样化
全国与地方组 织增多 进入国家医改 方案
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机构举办医务社工专题研讨会基本状况一览
19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普及和 现代医学模式的出现,医务社会工作开始步入新 阶段。 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 支持性服务,还在社群中普及健康知识,推动社 区康复,或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0年代,受医院注重成本效益和绩效评估的 影响,医务社会工作开始关注行政管理、品质 控制、信任与问责等问题,并将出院计划视为 工作重点。在英美等国,医务社会工作以健康 促进和公共卫生为战略目标和核心领域。
1930年齐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了社会服务 部。 1931年,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上 海仁济医院、重庆仁济医院设立了社会工作部。 1932年,南京中央医院开始提供医务社会工作服 务。
1978-1991年 孕育萌芽期
1992-1999年 研究准备期
2000-2006 年 初步发展期 知识介绍增 加 有所增加
资料来源:刘继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 《社会工作》2012年第6期,第7页。
(二)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2007年,我国卫生部人事司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社会 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和岗位设置政策研 究”专题调研,最终形成了“医务社会工作者调查与政策 研究”报告。 结论一:全国医疗机构建立“社会工作部”主要有6种模 式。 第一,虽然对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不了解,但实际上 在“不知不觉”从事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 第二,通过共青团系统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进入医疗 机构。 第三,由一些有见识的医院院长“从国外介绍和引进”。
美国: 1713年费城成立了第一家救济院 1736年纽约成立了贝尔维尤医院。 一些社会救济机构也设立病房及疗养院,为贫困 者提供有限的医疗救助。 1893年,纽约亨利街贫民区发起了“邻居探病活 动”,为患病贫民提供护理服务。
(二)医院社会工作阶段
1905年,美国麻省综合医院的卡博特(Richard. C. Cabot)医生任命派尔顿(Garnet. I. Pelton) 护士为内科诊所的社会工作者。
结论二:各地普遍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理 解来界定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范围。虽然社会工 作者的职责与医生的职责有较为清晰的界限,但 与护士的职责范围、服务内容存在一定交叉。 结论三:各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较多集中在临床 医疗服务,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方面,为病人、 家属提供直接社会服务和经济援助服务相对较少。 结论四:许多医疗机构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尚不 够专业化,有些还停留在志愿服务层面。
“填补医疗方面的漏洞,提供实用性的建议事项,减少医 疗界与病患群之间的差距。而这些正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 最需要充实的事项,以确保专业目标及病患福祉能够充分 实现”。(Richard. C. Cabot)
后来,卡侬(Ida Cannon)接替派尔顿成为内科 诊所的社会工作者。她成为医院社会工作的先驱 者。 卡侬提出,“有必要让能全面理解社会问题、经验丰富、
从广义层面看,医务社会工作就是健康照顾社会 工作。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运用 于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工作中,以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其工作者从事与健康服务有关的工作,分 布在医疗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医疗保险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等诸多领域。
从狭义层面看,医务社会工作指在社会工作价值 观和医学伦理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 技能,协助受疾病、失能、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 及家庭或相关社群,恢复身心及社会功能的专业 化服务活动。其工作者主要分布在卫生系统中, 基本职责是协助患者及家人处理因患病、创伤、 残疾等引起的情绪、生活、社会适应问题。 狭义上的医务社会工作仍然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 体。
(三)医务社会工作阶段
健康观的变化: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不仅仅 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且要 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 70年代,WHO进一步认为,“健康 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 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 德健康”。
主办者 时间 2003 2008.3 2010.7 2010.12 2011.3 2011.11 2011.11 2011.11 2012.6 2012.6 2012.7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 徐汇区中心医院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上海市医学会 李嘉诚基金会 福建医科大学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深圳市卫人委等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 医院 医务社会工作高级研讨班 中国—加拿大医院质量管理与医院社会工作论坛 2010年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首届全国医务社工论坛 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工学专科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 姑息治疗中的社会工作 中国医务社工研究:教育培训体系与实务模式建构研讨会 2011 医务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 深圳市医务领域社会工作专题研讨会 两岸三地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实务研讨会 2012海峡两岸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医疗机构社会 工作和志愿者管理方法学习班 会议名称
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演进轨迹
(一)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1921年,美国石油钢铁大王洛克菲勒设立基金 会,全额投资成立北平协和医院。 192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选派埃达· 蒲爱德(Ida
Pruitt)女士到北平,指导协和医院建立医院社会 服务部。这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诞生。
医务社会工作逐渐超出医院范围,成为“一种医 疗处境中的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a Medical Setting)。 社会工作者除了为病人提供就医服务和疾病知识 外,还注重分析心理与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进而努力改善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医疗社会服务的内容也从情绪疏导、知识传递等 拓展到扩大病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倡导医疗服务 政策的改变等方面。 医务社会工作的场所也逐渐扩展至医院之外。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课件
《首批医务社工进驻六家医院》,载《深圳 晚报》2008年10月29日
• “医务社工是做什么的?”昨天,当我市第一批医务社工站 在深圳六家大型综合医院的时候,其中部分医院的相关负责 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而另一些医院则像逮住了“救星”一 样,迫切地把一些无暇接住的“烫手山芋”转给他们。“我 们这里有许多工作需要你啊,走吧,跟我转一圈。”小李跟 在医院领导的后面,门诊、病房、护理站一一转来,领导的 任务也一一布置下来了:80多岁的流浪老人因为脑梗被送进 医院,经过10多天的治疗,已渡过难关,但联系不上他的家 人。“医院有那么多病人等着我们,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为 他寻找家人啊,你来帮助他吧。”
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引导病人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 些问题可能是他们疾病的结果,也可能是疾病的部分原 因”。
1907年,麻省综合医院的神经学诊所也开始为患 者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这被视为精神卫生社会工 作的开端。 1913年美国有100所医院配备了社会工作者。 1918年美国成立了医院社会工作者协会 (AAHSW),并于次年创办了杂志《医院社会服 务》。 1923年,雇佣社会工作者的医院已达到400余所。 1926年,美国成立了精神治疗社会工作者协会 (AAPSW)。 20年代,美国的大学中开始出现了以“医务社会 工作”为名的专业训练课程。
结论五:在岗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少,较多分 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立医院中,存在着结构上 的失衡问题。 结论六:大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由医护人员转型 而来,以医生、护士和卫生法律人才为主,受过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医务社工比较有限。 结论七:全国许多医院设立的“社会工作部”, 基本上属于医疗机构的“职能部门”,与院方存 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