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阶段练习(培优)

中山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阶段练习(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5X3反应后质量/g111158A.表中的X=6B.在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4∶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并能达到目的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检查气密性D.硫在O2中燃烧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7.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A.2.3g B.3.6g C.4.2g D.6.5g8.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A.有单质生成B.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W G H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A.P物质生成了12g B.W待测值是3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二、填空题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碳原子氧原子微观示意图氮原子(2)请写出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13.1807年英国科学家戴维通过电解的方法得到金属钾。

(1)戴维很早就提出:“点石成金”不可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石头中主要含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物质)。

戴维所述观点的理论依据是_____。

(2)戴维先后从火硝、明矾、钾碱等物质中提炼出金属钾,这些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为_____。

(3)钾与水接触能迅速生成氢氧化钾(KOH )和一种单质气体,分析该气体的成份_____。

1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意图中共有_______种分子,参加反应的2A 与2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2)在上述一系列反应中,以下各项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 15.根据题意写符号表达式。

(1)红磷燃烧时因其白烟浓厚,军事上常将其制成烟幕弹:________________;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_________。

16.甲醇(CH 3OH)是一种可燃性液体。

(1)甲醇在纯氧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说明化学反应速度与___________有关: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氢气不易储存。

科学家将氢气与二氧化碳通过催化转化为易储存的甲醇。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氢气为什么不易储存__________?(3)仅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还可制取甲烷(CH 4)、甲酸( HCOOH)、酒精(C 2H 5OH)三种物质。

三种物质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的是___________。

1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 2SO 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回答下列问题: A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__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_______(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_______(3)有两种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_______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活塞向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20.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1)在上述反应所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3)D物质的组成__________,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4)以甲图为例分析,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

21.某化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的游码读数为______g。

(3)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白磷燃烧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

22.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红磷燃烧_____。

(2)在空气中加热铜片_____。

23.Ⅰ.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类别);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硬水和软水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作为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燃烧 B.缓慢氧化 C.光合作用 D.食物的腐烂Ⅱ.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请回答:(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_性;(2)“墙里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解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②实验室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氧气_____(2)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海水;②硫粉;③液氧;④净化后的空气;⑤铁丝;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⑦稀有气体;⑧氧化铝;⑨氯酸钾;⑩冰水共存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5.如图 A、B、C 是三个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1)A 实验室利用可燃物红磷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B 实验得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理论依据是___。

(3)C 实验可通过检验燃烧产物推断可燃物组成,如将 1.5g 某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测定生成了 4.4g 二氧化碳和 2.7g 水,如果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30,则可推断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C5.D6.C7.B8.C9.D10.C11.C二、填空题12.2︰2或1︰113.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都含有钾元素氢气14.1:1化合反应①②③④15.【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即可16.反应物浓度1: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甲烷酒精17.原子离子得到34最外层电子数19.加热白磷右三、解答题20.21.22.23.24.25.【参考解析】一、选择题1.D解析:D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参加反应,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均不为0,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物中有两种,此反应一定不是分解反应,说法错误;C、若用化学方程式配平此反应,其分子个数分别为1,2,1,2,即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1:2,说法错误;D、所有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