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字对比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语义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
本文从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入手,从词缀、复合构词法、名词等方面阐明了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
英语词汇构词虚化、抽象,重逻辑,强调非此即彼,而汉语构词具体,重直觉,强调对立统一。
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词汇构成的差异势必会带来实际表达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处理由于不同文化带来的语言表达差异,汉译英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词汇的特点。
标签:文化差异;理性;感性;信息转换
一、概述
文化是社会成员以符合社会要求,并以被其他成员所接受的标准而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译文2把原句中的抽象名词“creation”译为中文的动词,这样既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信息,形式上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词汇构成差异中体现出来的汉民族重和谐统一的特点也应尽可能地在翻译中通过汉语表达出来。
如在翻译这句英文时:“A new kind of aircraft-small,cheap,pilotless-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如何处理表示特征的三个形容词?第一种译法是“这种飞机小,便宜,无人驾驶。
”单从意义上讲,这种译法完全正确,但读起来不太协调,缺乏音韵和谐。
如果改成“这种飞机体积不大,价钱便宜,无人驾驶。
”就既是意义无误,又体现了汉语“偶字易适,奇字难平”的结构习惯。
其次,汉译英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词汇的特点,用英文中的抽象词汇表达汉语中的具体意思。
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在翻译中,汉译英比英译汉难度大。
这主要是国人深受母语及其文化的影响,翻译时往往会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来表达英文词句所表达的意义。
比如以下例句:
(1)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
(2)我买不起摩托车。
这两句较好的译文是:
(1)One of the leading contributors in China’s economic boom has bee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foreigners .
(2)A motorcycle is beyond my reach.
句一中的“contributors”由“贡献者”抽象化为“因素”,而第二句中具体的近乎于口头表达的词“买不起”可由“beyond”(超出…的能力)来生动表达。
英汉词汇从构词结构,语义内涵,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异同,特别是相异之处,才能让我们了解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用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处理由于不同文化带来的语言表达差异,在翻译中准确传递信息,实施理性与感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转化过程。
“习者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状态时,尤其要借助于各种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的方法,特别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
”(连淑能,1993)由此可见通过对比词汇构成不同所揭示的语言文化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