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写作小专题观点要明确【写作导航】要使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不仅表现在论点提炼得鲜明、深刻和新颖上,更表现在整篇的论证上和文章整体效果上。

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写前明意。

对提炼出来的论点,要不断加深认识,并力求使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

做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具备了动笔写作的条件。

二、写时宗意。

1.开头点明观点。

初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开宗明义的手法,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

2.观点贯穿始终。

观点的明确,还在于行文过程中将观点当作一条主线,贯穿文章的始终,可以用分论点展开观点、论据紧扣观点等方法。

3.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

可以是结尾照应开头提出的观点,形成首尾呼应,升华中心的严谨结构;可以是边叙边议,反复照应观点,把文章的观点融于叙事议论之中。

三、写后查意。

文章写成初稿,不妨再检查一遍,看看原先确立的论点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否则就要再进行修改,直到成功为止。

【例文引路】感受生命的跳动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我感触熏染着生命,感触熏染着生命勃勃的生机。

生命老是以一股向上的力量,敲击着生长的鼓点,传递着奋发的动力。

【直言不讳】开头点明观点,开宗明义。

生命的这种勃勃生机如此强大,来自何方?自身照旧自然?细细地感触熏染,哦,正是一切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激昂着自己生命的跳动。

只要有一寸泥土,一粒种子的生命就开始跳动,吸收养料,发育胚芽,破土而出,向着太阳挺拔。

生命的勃勃生机真的是无处不在,鸟的展翅,花的开放,虫的鸣叫……都闪耀着各自的色彩,呈示着各自的奉献,正是生命跳动生机,坚韧、豪迈、乐观富有力量,汇织成一支激昂的交响乐。

那乐曲的,是生命熄灭的演奏。

这时生命便绽开最灿烂的花朵。

那瞬间就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极端短暂,但让人震撼激荡。

【比方论证】运用比方论证的方法,将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便于读者理解。

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命,生命才会长盛。

然而,现在很少有人会感受那自然的生命的跳动。

而人对自身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兴趣和激情。

金钱、物质、利欲湮没了生命的色彩,压煞着生命的跳动,没有了对自然生命跳动的感觉,人的生命就灰黑、黯淡,没有光芒,只能苟延着躯壳,而少了那鼓点似的激荡的心跳。

生命因而不再美好,高洁的梅花只成了愿望的装饰。

生命因而不再激昂,享受的追求消磨了意志。

因为当人无知地践踏小草的生命、得意地享受鸟类的美味、强蛮地霸占生物的空间或是野蛮地摧残人类自身的时分,生命的本质曾被遗忘,生命的意义曾被消淡,生命的跳动就变得软弱无力,濒临停止。

是啊,我们的生命与周围一切生物的生命是紧密相关,唇齿相依的啊。

请珍重一切生命,回到生命的本质上来吧。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让我们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切生命雀跃的跳动。

在黑夜中,我们去感受生命的歌唱,感受生命的光芒;在细雨中,感受万物生长的喜悦,感受万物生命那强健有力的跳动。

在这样的感受中,来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命,重新领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不需要自私和懒惰,生命不应该贪婪与麻木;生命需要充满奋斗和勤奋,生命需要博大和豪迈。

珍重一切生命,感受一切生命的心跳,自身生命的光彩才会璀璨夺目,自身生命的跳动方会如战鼓轰鸣、长盛不衰。

【前后照应】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中心论点。

【名师点评】文章围绕“正是一切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激昂着自己生命的跳动”这一观点逐层展开。

接着从自然生命的力量对人的激荡,人不尊重自然生命而酿成的现状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末了论述人若何与自然生命和谐相处,与自然生命一起长盛不衰。

把重心集中在一点上,指向明确,而论述顺着指向逐层展开,思路清晰,文理自然。

写作小专题论证要合理【写作导航】要使论证合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论证要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实和推理,所以肯定要合乎逻辑。

论证再严密,如果分歧乎逻辑,也是分歧理的。

同样,使用的材料也要能支持论点,通过恰当的分析,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避免呈现论据和论点不相干大概论据不足的情形。

二、论证方法要恰当。

论证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常用的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

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极大地增强说服力,增强表达的丰富性。

三、论证结构要合理。

为了使论证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用常见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例文引路】激发潜能,点亮人生自然界真是奥妙无穷,身体肥胖、行动笨拙、翅膀短小的大黄蜂,居然能像那些身躯轻巧、双翼修长的昆虫一样,展翅飞翔。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大自然中,它必须要飞起来,否则,就会面临被吃掉的危险。

【设问开头】由大黄蜂的例子,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出文章的论题。

事实上,在我们人类身上,也有这种内在的潜能。

如果我们能够像大黄蜂那样,将这种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将自身的弱点变成优点,那么就会在逆境中奋起,点亮自己的多彩人生。

XXX,虽然身有残疾,但不依赖别人而活着,不接受他人的施舍,而是用自己的脚作画,靠卖画为生。

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办个人画展。

幸运的是,在不懈的努力下,XXX最终成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脚画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此,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而XXX自己却说这不过是因为他心中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正是这种信念,使他将自己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做到了四肢健全的人也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举例论证】列举XXX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或缺陷,这些缺点或缺陷也许会伴随我们一生。

若何克服它们呢?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过分地存眷自身的缺点或缺陷,心里老是想着自己不如别人,其成效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卑感也就会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最终变成失败者。

的确,自身的弱点或缺陷是无法回避的。

但是,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正确地对待它们,多看到自己的优点,靠优点来生存,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

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端正的态度,而且要有克服这些弱点和缺陷的信心,要有执着坚忍的精神和毅力。

正如XXX 所言:“将弱势转化为强势并不容易,它需要你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作为一个有希望成功的人,我们要时刻坚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和快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面对弱点,怎样把弱点转化为优势。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些至理名言,都给我们以深切的启迪。

【道实践证】引用一系列名人名言,再次论证中央论点,极具说服力。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化弱点为优势,激发自己的潜能,去点亮人生!【名师点评】文章开头列举昆虫界大黄蜂的例子引出论点,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深化主旨;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列举“脚画哥”XXX的事例,并自用XXX的名言,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论证;结尾,再次引用名言,运用道理论证,收束全文。

这样充分的说理、合理的论证,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写作小专题研究改写【写作导航】改写,就是在忠实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其文体、语体或人称等。

改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基本上不改原作内容,只改变表达形式;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

其次,根据改写请求,确定改写思路。

有时要完全忠实原文,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把一首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

【例文引路】XXX归故里——《木兰诗》改写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历经十年的血战,我们终于凯旋了!【开篇点题】开篇交代XXX归故里,照应了文题。

回朝,面圣,赏金,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娘啊,你还好吗?十年的战乱,是否殃及了咱们的村庄?早晨,我偷偷地拿出镜子,打量着镜中那个再熟悉不过但又显得有些陌生的XXX。

曾也是春水般脉脉含情的眼睛,如今变得锐利,怎么看也是满含着威严之气,让人一望便知是久经沙场。

“芙蓉如面XXX”“秋水为神玉为骨”“诗词为心鸟为声”,这些似乎都不属于我了。

谁都可以想象出,在战场上厮杀了十年,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手粗了,“纤纤玉指”,可笑!腰粗了,“杨柳细腰”,滑稽!今日之木兰,已非昨日之木兰。

希望爹娘还能认出我这个未能尽孝的孩儿啊!一路颠簸,我的心也跳得越来越快,弹指一瞬十年,家里的变革有多大?弟弟应该又高又壮了,爹娘也该是满头青丝了吧?这路上是怎么回事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越近家,心里便越怕。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胆战心惊中,我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生理描写】运专生理描写,写出XXX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归家的急迫与喜悦,也有归家的担忧与忐忑。

怀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忐忑不安地推开了家门。

“爹,娘,XXX回来了!……娘,爹,你们在家吗?是女儿XXX回来了!”我大声地喊着,院里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回音。

家里空无一人。

我呆呆地站着,老屋直勾勾地盯着我,像是在安慰,也像是在哭诉。

一阵风吹过,虽已是初夏,却觉寒气逼人。

我这才发现,屋子、院子,都已落满了尘埃。

那一架织布机还在,上面已经满是蛛网。

就是在那儿,我一声一声地叹息;就是在那儿,我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就是在那儿,我立志报国,不杀退仇敌,誓不还乡。

【环境描写】运用环境描写,写归家看到家园满目狼藉,冷气逼人,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开展做铺垫。

……爹,娘,XXX今天回来了,你们在何处呢?“XXX,你要记住,常给家里写信,别让娘惦着。

”娘,您的话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边,可为什么XXX回来了,却见不到您呢?“我回来啦,XXX回来啦!”我一面喊,一面踉踉跄跄地向祖坟走去,只见爷爷的坟旁又多了三个坟头。

坟上的荒草,在风中摇曳,我明白了,我扑倒在坟前。

“你们为什么不等我回来呀!”战场上,出生入死,我从来没有掉过一滴泪,在这里却泪如泉涌,仿佛要把十年的泪都流出来。

……“XXX,XXX,是你吗?我可把你盼回来了。

”看哪,爹,娘,还有许多的乡亲们都来了。

在锣鼓声与欢笑声中,我骑上了高头大马,一群乡亲簇拥着我。

你看,那是我那小弟弟吧,怎么还这样腼腆呢?还东躲西藏的。

你看,姐姐也来了,打扮得多美!我看着眼热。

快快快,我跑到我的梳妆台前……待我打扮一番,大家一个个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可是当我走出门来,怎么又一个人都不见了呢?【欲抑先扬】全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自己的美好愿望,再写愿望破灭,前后巨大反差更加剧了文章的悲剧气氛。

……一阵冷风袭来,吹醒了我的梦,这梦我做过多少次啊!【名师点评】文章想象丰富,写出了当时战争带来的尸骨遍野、家破人亡的残酷社会现实,主题承接《木兰诗》前半部分,延续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