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案(新版)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教学
重点
矩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推导及性质定理应用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展示教具(平行四边形)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菱形的过程当我们给平行
四边形其他特殊条件时,我们会得到其他形状吗?例如,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变成90
度,你会发现什么特殊形状?学生:长方形
师:原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图形,他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矩形.板书课题
老师:根据前面学习的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你想了解矩形的哪些方面?学生:
矩形的定义:矩形的本质
生:矩形边、角、对角线的特征.生:矩形的判定.生:……二、目标展示师:出示学
习目标.生:默读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自主探究
老师:根据以下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11至12页讨论前的内容。

1.定义:有些被称
为矩形
1
2.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3、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试从它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上写出性质.(小
组讨论)
侧面:角度:对角线:对称性:
4、先写出特有的性质,然后独立思考证明过程,再与课本上的证明相比较.矩形特有的性质是:..
处理方法:学生将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通过自学、猜想和推理三个步骤掌握矩形的性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知识较为简单,有前面菱形性质的研究经验,又有比较坚实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基础,此处自学应该没有障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增大课堂容量,将此处设计为自主学习.
定义:直角平行四边形是一个矩形。

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自学检测
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检测习题,然后借助投影仪展示结果,查缺补漏.3.例题解析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在点O处相交,∠ AOD=120°,ab=2.5cm,求出矩形对角线的长度。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oa=oc=
11ac,ob=od=bd,22∴oa=od

∵∠aod=120°
∴∠官方发展援助=∠大量=
1(180°-120°)=30°2又∵∠dab=90°(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bd=2ab=2×2.5=5
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独立表演,教师规范解决过程。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唯一的。

教师在巡查时应注意收集不同的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这个例题主要目的是应用矩形的边和对角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在学过矩形的性质后,如何熟练、灵活的应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关键.四、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矩形对角线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平等和平均分配
师:于是,连接矩形的对角线,我们会发现特殊的三角形:
三角形和三角形。

对于直角三角形,我提出以下问题。

你能解决吗?试试
(1)如图,bo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什么特殊线段?(2)你发现bo与直角三角形
abc的斜边有怎样的关系?(3)你能证明你所发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4)试用文字语
言叙述这一结论.
处理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四个问题,试着写出证明过程,并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
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引导,提出疑问.
学生试图解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RT△ 美国广播公司,∠
ABC=90°Bo是交流侧的中心线(AO=CO)∵ 波?ao?有限公司?2.学习测试
3
o
1ac2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题.
【设计意图】首先从矩形的对角线性质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达到“学数学、用
数学”的目的。

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的性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课堂总结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知识收获:(1)矩形的定义:直角平行四边形被称为矩形
(2)矩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面取得的成就:矩形的对角线将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将矩形分成两对等腰三角形。

因此,矩形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
形或等腰三角形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主要包括:知识小结和学法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重点知识以及该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使教师及
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以便答疑补漏。

及时的课
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和优化.六、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指导案例7、家庭作业设置教材P13问题1、2和3的标准试题
助学p10――p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