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认知风格群体倾向性探讨学生的认知风格是长时间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自主学习习惯,是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及认知行为.认知风格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群体倾向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性格特点,“满堂灌”普遍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激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班教室的窗户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窗花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展示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群体认知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数学课堂指导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合理分组,布置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某卖场中夏季新装需要进行调价,按原价的8折进行售卖,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25%.如果羽绒服的原售价为194元,商品的售价为多少?(2)小明存入银行172元,年利率为x,三年到期,本息为y元(以单利计算),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组织每个小组进行答题.合作学习的方式,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应用,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群体倾向性,并巧借积极教学语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行为对学生进行赞扬,采用“请”、“谢谢”等话语表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构建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还可以采用“你表现的太棒了,希望你下次继续加油”等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性格特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指导.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被赞扬、喜欢竞赛的特点,开展每周回答问题小达人的比赛,记录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每周回答问题最多的学生获得奖励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群体倾向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语言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 作者:李中清单位:江苏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金庆莉.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认知风格的群体倾向性———基于高中文理生认知风格调查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2,06.第二篇:初中数学“学、启、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担负着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任务,既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还要为学生将来的高中数学学习,甚至大学高数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
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学、启、练”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学、启、练”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老师对学生的启发环节、学生做题练习巩固的环节。
其中关于“学”环节具体指,学生通过教师或者数学工具书中编写的预习知识点,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要熟悉知识点,还要通过查找问题、质疑新的知识点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增长。
关于“启”环节具体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后,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
关于“练”环节具体指,老师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汇整、综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而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环节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学能力才刚开始培养,所以,在这一环节,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制定相关的计划,让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同时,允许学生在自学环节中借助工具书或者老师编写的导学教案进行学习。
例如,题目一: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在自身编写的导学教案中这样设计。
首先,画出一条线段,然后,在线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蜗牛对其进行标注,记为点A,如果点A在左边,则表示负数,在右边则表示正数。
现在蜗牛开始以一分钟爬行3cm向左边移动。
问题,4分钟后蜗牛爬行到了什么位置?在线段上进行标注,并写出负数答案。
通过上面例题可以看到,老师在编写该导学教案时,不仅涉及到了有理数中的负数、正数知识,还通过小动物进行情境设定。
通过老师这样的设计,使得导学教案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同时,通过导学教案对新知识的预设,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上一环节的知识预热,许多学生都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初级的掌握,然而,这种程度的学习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远远不够。
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挖掘。
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对教学内容、解题方法的明确。
值得注意地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能把时间设置过长,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围绕重难点进行讲解。
并且,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导学教案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
例如,题目二:首先,画出一条线段,然后,在线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蜗牛对其进行标注,记为点A,如果点A 在左边,则表示负数,在右边则表示正数。
问:(1)蜗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后在什么地方?(2)蜗牛以每分3cm 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后在什么地方?(3)蜗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前在什么地方?(4)蜗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前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发现两个正数相乘或者两个负数都可以得到正数,但是一个正数或者负数乘以一个负数或者正数就只能得到负数。
关于学生这些疑惑,老师就可以根据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对学生进行重点以及难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乘法的关键问题。
(三)“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在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夯实和巩固。
值得注意地是,教师在为学生安排练习题时,要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点,对新知识和旧知识都要进行有效融合。
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安排后续的教学计划和工作。
例如,题目三: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上升1km,气温就降低5°,现在地面气温是32°,则10000m高的气温是多少?在这一题目中,不仅仅包含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还有减法运算,其计算步骤也较之前更为复杂,而且题目当中还涉及了单位的换算,加大了题目的计算难度。
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复习了前面的知识,还巩固了新知识,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学、启、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光胜单位: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初级中学[1]谭华勇.“学、启、练”三步六环节主体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5:42-43.[2]黄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实践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143.[3]李守霞.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批改和讲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95.[4]程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88+92.[5]袁碧.“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2,18:206.第三篇:初中数学“共生”教学探讨摘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可以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智共生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具备一定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关键词:初中数学;“共生”教学;初中数学“共生”教学指的是,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初中数学“共生”教学谈点体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爱好.比如,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因为对某个教师的偏爱,从而学习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格外优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多的好感,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学生如果意识到该门学科比较有趣,就会对它更加好奇,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该门学科的知识水平.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是情智共生的前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介绍拉近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话,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好感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闪光点,也可以讲解数学概念的来源的小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比较有趣.同时,在讲解相关典故时,教师表现出来的专业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情智共生中的情,不仅表现在师生感情和学生与学科的感情,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的感情.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的高低,是由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的,也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而投其所好,讲授数学知识和内容,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氛围,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建立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走进圆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的形式或者说明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圆有哪些等形式,使学生对圆进行思考.由于圆在实际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镜子、水杯、花瓶等,因此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从而踊跃发言.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圆的特性,包括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等,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特征等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圆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过于枯燥,难度较小学数学而言也更大,因此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和消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耐心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概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绘制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包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中心对称,绘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形成,各种图形之间的异同.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黑板上绘画、讲解,而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更加热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作者:陈玉霞单位:江苏盐城市第八中学李运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汝海成.初中数学新授课学案导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Z2).第四篇: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分析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