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目第l课《你、我、他》 7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特征,对人物头像特征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临摹练习,体会画家的表现方法、用笔技巧;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媒体准备: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师自画像、多幅头像素描复印件。
一、导人新课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相机记录珍贵的瞬问,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天老师也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大家可以在大屏幕上看老师拍的是准。
(拍照时注意学生表情的捕捉。
)利用数码相机拍学生头部特写,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分析同学、老师照片的头部特征教师:这个同学的笑容真灿烂,他的头发有点卷,脸圆侧的,眉毛很浓,眼睛笑成一条缝…… 教师:我还拍了一些同学熟悉的老师的照片,大家来看。
(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同学或老师的头部特点。
)教师:同学们来到新的集体学习和牛活,彼此之间由陌生变得熟悉,也许有的同学在班上已经有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说说你熟悉的同学的相貌特征,相信同学们都有敏锐的眼光,也相信同学们能尊重他人,正确评价。
(学生讨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健康友好的态度分析,)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总结一下,刚才大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头部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对,刚才同学们丰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分析人物头部特,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很多画家通过对人物头部的刻画传达人物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画家作品。
(课件播放)展示一些学生、老师的照片,把特征明显的五官局部放大比较。
三、分析绘画作品中人物的头部特征教帅:这是宫六朝的一张素描作品——《小女孩》,同学们束分析人物的特征,(学生谈感受)教师:小女孩鼓着腮帮子,大大的眼睛注视前方,眉毛微锁,小小的嘴巴撅起,翘翘的,画家通过对五官的刻画把小女孩倔强的个性表现出来。
教师:这是画家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大家分组讨论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画家想表达什么情感。
组长做好记录,讨论后请代表发言。
(本环节以学生分析为主。
教师分组确定组长,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讨论结果。
)教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画家通过头像的细致刻画展示宫六朝画的《小女孩》以及局部放大图。
展示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点击后出现讨论的要点,结合分析局部放大。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临摹练习教师:老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同学们相互讨论作品传达的人物特征,然后选择临摹一张画家的头像作品,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展示一些画家的素描头像作品。
准备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供学生参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了解人物五官的造型特点、不同材质的表现效果,初步掌握夸张的造型手法:学生能大胆表现自己或同学的头像特征。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师自画像。
一、不同角度分析人物五官特点教师: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教师:人物的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旱现不同的特点。
(请一名学生上台做模特,学生观察血官形态,结合课件分析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播放拍摄一学生头部旋转90度的画面,课件展示正面、3/4面、侧面的眼睛、鼻子、嘴巴素描图。
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师: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大师的作品。
(结合课件师生共同分析一些大师作品,认识画家对人物特征的把握,理解画家创作时的独立感受,加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自主表现意识。
)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三、学生创作教师:看了这么多大师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表现的欲望呢。
这是老师画的一张正面自画像,画的是俯视角度,利用木炭条表现出轻松的效果。
同学们也可以利用不同工具的特质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头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出示教师自画像。
循环播放铅笔、钢笔、炭条、水彩等工具画的人物头像作品。
四、作业展示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介绍作业,学生相互评价,选出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五、教学拓展教师:今天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
让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展示一些半身、全身肖像画。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2课我的故事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2课《我的故事》第2课《我的故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1.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学生讲故事。
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教材P7中“人追汽车”的卡通画。
二、看卡通谈卡通1.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
在英语中,“animated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
5.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画卡通(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1.特殊符号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
声音:放射状短线速度:短横线奇怪:折线发怒:冒火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
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人物表情1)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人物服装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
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
学生利用展板演示。
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
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二)教师示范1.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利用展板示范。
(三)学生尝试画卡通1.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
(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安排学生分组坐好,并把每组标志旗放在指定位置,每组名称都写在标志旗上便于识别。
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作简要回顾。
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
二、画卡通(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1.人物动作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
2)总结: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画面背景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
2)总结:背景能衬托主体物,烘托气氛。
3.语言表现1)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总结:语言简洁,并结合符号表现。
4.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
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二)学生分组创作三、教学总结1.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1)学生分组讨论草图、文字稿,择优选出要表现的题材,提出修改意见,再对人物形象作一定修改,对要表现的几个场景进行设计,最后分工合作完成作业。
2)学生上台介绍作业,大家评价。
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对卡通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尝试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情感。
学画卡通能帮助我们增添幽默和智慧。
同学们可以在班上成立卡通创作小组,把学习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编写,用卡通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这里会产生卡通画大师。
学生作业。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向日葵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
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
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
“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本课重学生感受体验,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教学应创设条件,提供学生感受、体验的环境,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利用媒材,生动的语言,积极的启发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且不失良好的气氛。
教学以欣赏向日葵的照片进入,从向日葵的生长特点感受其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并通过向日葵饱和的色彩,以及大片向日葵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感悟色彩的魅力。
在对色彩进行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入美术作品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