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称呼、介绍礼仪
对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以其负责人的身份为准 以其规模单位为准 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 准 以抵达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 以座次顺序为准 以距离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4.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多方介绍:由尊而卑
对各方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集体介绍
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
人大,消协,山大 首次介绍使用准确的全称,然后方可使用简称
非正式场合:
称呼
最重要的原则:就高不就低 使用称呼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 分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感情的深浅选择恰当的称呼。
在多人交谈的场合,要顾及主从关系。称呼人的顺序,一般为先上 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 对某些情况特殊的人,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轻蔑的字眼 根据自己的角色和现实位置,采取不同的称呼。
称呼的特征
称呼的种类
简洁性 褒贬性 开启性
尊称:对人尊敬的称呼
您,贵姓,某老 您老,李老,望老 正式场合:
泛称:对人的一般称呼
姓+职务/职称,李院长/刘教授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先生/小姐/大使同志 老/小+姓,老刘,小王(男大女小) 姓+辈分称呼,李叔叔 名,名+同志,铁安,铁安同志
不要开玩笑、捉弄人
业务介绍
1.要把握时机
人家有兴趣的时候你去介绍它效果可能比较好。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诚实无欺
2.要讲究方式,
3.不要诋毁他人
2.强调身份、地位
被介绍者双方在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年龄、性别、 婚否、师生、职务) 先介绍地位较低的一方,后介绍地位较尊的一方,不论双方 人数多少
集体介绍的顺序
3.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
5.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
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 可采用笼统方法介绍 对其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对双方集体的介绍:先卑后尊 对各方内部成员的介绍:由尊而 卑
介绍的分类
自我介绍:
主动说明自己个人情况 作为第三方,出面为不相识的双 方做介绍 在大型活动社交场合,把某一个 单位某一个集体的情况向其他人 说明。
介绍他人:
集体介绍:
业务介绍
介绍礼仪的注意要点
介绍的时机
TPO 谁做介绍人
介绍的主角
介绍介绍
集体介绍的顺序
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际活动,对集体介绍的顺序越是不能马虎。 基本的原则是:尊者居后 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
单项式介绍:把个人介绍给集体 Eg:学术报告,演讲,比赛,会议,会见
集体介绍的顺序
双方皆为集体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介绍方式: 1.少数服从多数
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 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
职称性称呼(中高级职称)
姓名性称呼(同事、熟人之间)
职称 姓氏+职称 姓名+职称 学衔(博士) 姓氏+学衔 姓名+学衔 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姓名
学衔性称呼(权威)
称呼应避免的错误
禁用称呼
误读:念错被称呼者的名字 误会:对被称呼人的年纪、 辈分、婚否以及与他人的关 系作出错误判断
基本程序
缩略语的使用
介绍他人
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进行引见,又称第三方介绍。 谁做介绍人?
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一般性公务活动,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 对口人员(熟悉双方的人) 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 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东道主,长者,指定介绍者,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 负责人
自我介绍的时机:时间、地点、场合
第一种情况你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想要别人了解你的情况 介绍的标准化顺序是所谓的位低者先行,就是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 一般的游戏规则,主人先做介绍,晚辈先做介绍,男士先做介绍。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辅助人员:圈里人 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讲
介绍自己的顺序
自我介绍需要辅助工具和辅助人员。
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以下4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比较容易成功
对方比较专注,无其他事情可做 没有外人在场时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自我介绍的模式
寒暄式
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它 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就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介绍 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公务介绍 四要素,第一,单位,第二,部门,第三,职务,第四,姓名。 在私人交往中,想跟别人交朋友想了解对方的情况 社交式自我介绍一般有包括的内容有;
顺序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设个个人修养和组织形象,已经 社交活动的目的能否如愿达成的问题。
介绍他人
被介绍者
如不愿与某人结识,应说明理由,并表示歉意 介绍者为自己作介绍时,应表现出非常愿意结识对方,主动 热情,正面对方,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应起立。女士、长者有时可不用站起。宴会、 谈判会,只略欠身致意即可。介绍过程中,应按礼仪规范微 笑致意,握手或递送名片。
公务式介绍
社交式自我介绍
第一,自己的姓名。第二,自己的职业。第三,自己的籍贯,老家。第 四,自己的偏好,爱好。第五,自己跟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
自我介绍应注意
仪态大方,表情亲切 把握分寸
措辞要适度,不过分炫耀也不过分 自我贬低 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 报出自己的信息 热情友好,直视对方 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要用全称,第 二次才可以改简称。
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应亲切得体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又不失敬意
工作中的称呼
职务性称呼—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行业性称呼
职务 姓氏+职务 姓名+职务
称呼职业:老师,教练,医生 (姓+)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 直呼姓名 只呼其姓,不称其名,前加 “老”“小”“大” 只称其名,不呼其姓:同性间, 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 亲友、同学、邻里之间。
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最能体现一个人及社会的礼仪水平
包括称呼、介绍、握手、名片、电话等。
交往礼仪--称呼
称呼: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的称谓和呼语,用以指代某人 或引起某人注意,是表达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社交活动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 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 度,因而不能疏忽大意,必须符合礼仪规范。
过时的称呼:老爷,大人 不通行的称呼:
地域性:爱人,伙计,师傅
不当的行业称呼 庸俗低级的称呼
绰号作为称呼
交往礼仪--介绍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
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介绍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出发点。
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对自己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宣传, 并且有利于自己再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他人
介绍的顺序:尊者居后
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地位、年龄相当,性别相同)
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的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应按后一个 顺序进行。
如:一年轻女士前来拜访一年长许多的男士,此时应将女士介绍给 年长的男性主人
集体介绍
为一人以上的众人所作的介绍,被介绍者不止一人。 两种情形
集体和个人 集体和集体
集体介绍的时机
大型的公务活动:参加者不止一方,各方不止一人 涉外交往活动: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人 规模较大的社交聚会:多方参加,均不止一人 家庭性私人交往:宾主双方均可能不止一人 正式的大型宴会:己方人员与来宾均不止一人 婚礼、生日宴会:当事人与来宾均不止一人 举行会议:与会者不止一人 演讲、报告、比赛:参加者不止一人 会见、会谈:各方参加者不止一人 接待参观、访问者:来宾不止一人 &&&有两方或多方参加,且每一方参加者都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