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校案例教学(一)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强调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必然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大力倡导并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领导干部的治国理政水平。
关键词]党校案例教学干部素质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就是已经发生的蕴含经验、知识和理论的典型事件。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并引导学员根据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理论与案例所反映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深受学员欢迎。
2.案例教学突出了教师和学员教学地位的平等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学员唱主角,教学双方地位完全平等。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员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教学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
3.案例教学促进了教学互动和双向交流活动。
案例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
在案例讨论中,知识、思想、经验在教学双方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员中间互相交流。
案例教学突出强调对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与总结,以便学员在今后的实践中予以警戒或借鉴。
4.案例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党校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得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教学共同探讨的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5.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校教育重在对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不仅加深了学员对抽象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实际中把理论和知识付诸于实践,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一般包括选择案例、课前准备、分析案例、总结评讲等主要环节。
1.选择案例。
能否选择典型并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
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合适的呢?首先,案例必须与讲授的课程内容或教材紧密相关,不能脱离授课的内容。
其次,案例的难度系数要符合学员总体的理论知识水平。
再次,案例应具有真实性。
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真人真事;其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作适当的技术处理,使其更有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违背事实,否则将影响教学预期效果。
最后,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越近越好,越鲜活越好。
2.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精读、吃透案例,一个案例往往会涉及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要提前拟出各种可能的答案。
其次,教师对案例分析课要进行周密设计,包括什么时候推出案例,如何进行分析研讨,必要的提示,时间安排等等。
再次,教师要将案例及需要分析研
讨的问题提前分发给学员,让学员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3.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
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师能否启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将分析一步一步地引向更深的层次,熟练地驾驭分析研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