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在党校培训中的运用
【摘要】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培训方式,它比较适应党校的干部培训事业,它能够将学员所需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
在培训中应大力倡导案例式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体、生动,达到教与学相统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培训
Applying dyadic teaching of case is trained to hit the target in Party school
Zhu jianqing
【Abstract】Dyadic teaching of case is one kind of relatively mature training way , it adapts to the Party school cadre comparatively train cause , it is able to ha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combining with achieving each other with knowledge and practice needed by trainee. In the teaching training middle to should propose that case is dyadic energetically,make the teaching activity concrete , vivid , reach religion and learn to look at and appraise an unification.
【Key words】Case teaching; Training
党校的培训对象来自于各种工作岗位的成年人,而成年人的学习目的是需要什么学什么。
因此,党校培训对象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将所学内容用于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
而案例式教学则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案例式教学可以最佳地发挥教师在理论和信息储备上的优势与学员在实际经验和开阔视野上的优势,彼此启发,取长补短。
1.课前: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式教学,是围绕着案例进行的教学活动。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式教学的第一步,它具有基础地位。
什么样的案例是合适的、经典的?以什么标准来选择教学案例?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编案例一般应当坚持以下几条标准:
1.1 目标标准。
是指教学案例必须符合培养目标,通过特定的案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教学培养的目标。
在这方面,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班次会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此首先要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明确培训目标,
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案例。
1.2 重大标准。
是指教学案例应当反映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重要问题。
作为教学案例,当然要选择那些能够反映重大问题的案例,而不是反映枝节问题的案例。
正是这种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点,使案例教学不同于“讲故事”,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在热闹而动听的案情背后,才会有冷静的思考、研究。
1.3 问题标准。
所谓问题标准,是指教学案例能够引出实践和理论的问题,是可以引发研究和讨论的。
案例选择要有“问题意识”。
案例能够反映实践的深层次问题,确实属于那些工作中存在还有待于提高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案例可能会有争议,也才会有讨论、分析、研究的价值,才能够指导其工作实践
1.4 热点标准。
所谓热点标准,是指受普遍关注的案例,往往反映出社会大众的关注点。
例如,重庆“最牛钉子户”案件,当时的网络文章、评论超过40万条,有140多家媒体报道,网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境外和国外媒体纷纷报道,支持的反对的各种观点都有,这是典型的焦点案件。
几乎所有的受训对象都知道这个案件,绝大多数人都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和看法。
关注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会有是非,有是非争辩,才会有收获,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培养目标。
2 课堂中:周密安排教学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周密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1 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将置身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这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员深入了解案例,比如,强迫每个学员充当“法官”、“律师”、“医生”、“企业家”、“政府官员”等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2.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
教员进行案例教学不是例子加理论的简单描述和说明,而是启发和引导学员,对案例涉及的“命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的过程。
因此,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之后,教师要围绕案例中的一些事实,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抓住学员的身心,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强迫学员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学员在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新的结论和新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台”。
在这个阶段,案例分析总体上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全面客观、以案论理,切忌就事论事、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2.3 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
经过前面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亢奋状态,急需进行交流。
这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
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2.4 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教师的归纳、提炼、总结和点评。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所学内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和提炼,要有画龙点睛的语言艺术和理论功底,让学员在讨论后对此问题在认识上有一个提升。
另一方面,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从阅读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