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刊分析
080411235 学前112吴婷
首先,我想讲讲我的第一印象,我发现这些论文基本上很少不是合作完成的,而且有的是同一个人和不同的人合作,或者同一些人运用一样的调查结果,写出了不一样思路的论文,开拓思维,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些不足的,比如说,大家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都采取问卷法,它时间短,取样大,但是我觉得准确率并不一定高,而且只能反应当时的时代特征,不能反应社会变迁下的特征,如果要探究心理发展的趋势及经验对后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的话,还是要采用追踪研究等方法。
而追踪研究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大概为一年左右少则几个月,我认为如果在时间精力经济的允许下,如果能把时间适当延长就好了,这样的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就大大提高了。
从婴儿到初中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每个年龄段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每一个年龄段的学习成长都是不一样的。
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些特点,使的我大概了解了儿童的成长过程。
下面我从各方面谈谈我认为未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一些观点。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注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关注抑郁儿童,特别是流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5-12对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儿童也十分留心观察他们的心理发展,体现了现在这个社会对现在处于边缘,得不到正常关爱的儿童的人性化关怀。
我相信随着不断各个大城市不断涌入的民工潮,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成为留守儿童,或是随着父母打工仔各个城市辗转的留守儿童也满满增多,心理学势必会越来越侧重对流动、留守儿童的研究。
社会、家庭适应方面
这一方面关注了社会变迁下,儿童情绪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社会交往中的同伴关系以及社会适应方面。
应该说,人们对孩子的认识一直在发生着改变,从以前的“小大人”,到现在不止关注孩子的家庭表现,也把视野投向了更远的社会大环境。
新的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典型的比如网瘾、家庭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暴力、父母工作压力大离婚率升高等等,儿童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越发的早熟,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特别是社会适应方面,帮助他们健康的实现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
行为方面
重点关注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游戏行为、亲社会行为等等,行为是心理的外化,所以行为不是特别侧重的研究对象。
但是我们研究的心理很多都是通过观察儿童行为获得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习儿童的生理。
学习方面
考察儿童的概念定义、空间概念、阅读、归纳推理等,以及焦虑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考试制度不断改革,但却万变不离其宗,数学科目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许多测试也是用数学来考察儿童的思维。
未来对数学领域儿童的研究我觉得也会越来越多。
语言方面
语言方面研究了很多,比如说语音意识、语言感知,英语学习(口语、英语课堂焦虑等)、汉语语音障碍、语言机制,范围很广。
儿童现在“开口”越来越早,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语言
性人才也越来越多,所以近些年来这一点越发被人们重视,怎样才能帮助儿童学习语言,特别是母语和英语,帮助儿童今后更好的交往和就业,成了现在的一大热点。
我们在身边不乏看到很小的孩子被送去上外语口语班,不太赞成这点,但是我觉得早开发是挺好的。
总结
通过浏览这些论文,我也在想大学的毕业论文要往什么方向写,目前还不明确,但是我学习了具体的格式,还有前辈的研究方法,怎么进行试验等。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平时多看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关于幼儿方面的,多思考,未来可以对学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