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正常分娩
[A1型题]
1.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是
A 子宫收缩力
B 肛提肌收缩力
C 腹肌收缩力
D 膈肌收缩力
E 腹压力
2.关于正常产道,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中骨盆平面的横径是骨盆各平面最短的横径
B 入口平面前后径比横径长
C 出口平面横径比前后径长
D 骨盆轴的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E骨盆正常倾斜度为70°
3.胎头衔接是指
A枕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C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D双顶径到达坐骨棘平面E 双顶径到达坐骨结节平面
4.有关分娩机转的概念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俯屈:前囟位置下降最低
B 内旋转:前囟转向母体前方C仰伸;颏部紧贴胸部
D外旋转:胎头随肩胛的内旋转而外旋转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E衔接:无论初产妇经产妇均在临产后衔接
5.正常分娩时,胎头以哪个周径通过产道
A枕下前囟径 B 枕额径C 枕颏径D 双顶径E 颞径
6.胎儿完成内旋转动作是指
A 胎头双顶径与母体骨盆入口斜径一致
B 胎头双顶径与母体骨盆入口横径一致
C 胎头矢状缝与母体骨盆横径一致
D 胎头双顶径与母体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E胎头矢状缝与母体中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7.胎头在进行内旋转动作时,除子宫收缩力外,下列哪项为主要参与因素
A腹肌收缩力B膈肌收缩力C胎儿胸锁乳突肌收缩D肛提肌收缩E会阴深横肌收缩
8.正常枕先露分娩时,仰伸发生于
A胎头拨露时B胎头着冠时C胎头枕骨在耻骨弓后时
D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 E 胎头后囟在耻骨弓后时9.枕左前位分娩时,与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的同时,胎头的动作是
A 复位
B 外旋转C仰伸D 拨露E 着冠
10.临产的重要标志是
A见红,破膜,规律宫缩B 见红,规律宫缩,宫口扩张不明显C 见红,先露下降,伴有尿频
D规律宫缩,破膜,伴有见红,E规律宫缩,逐渐增强,伴随
进行性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
11、进入第二产程的标志是
A宫口开全B 胎头拨露C产妇屏气,肛门放松D 宫缩时会阴膨出,肛门放松
E胎先露降至坐骨棘水平
12.关于催产素静脉静滴,下列哪项是正确
A用于低张型宫缩乏力以加强宫缩 B 用于轻度胎儿窘迫,需加快结束分娩
C难产时,不宜使用D 足月引产时,需大剂量方有效E用于多产妇引产更敏感
13.初产妇临产时,下列哪种可以灌肠
A 胎膜已破,先露S+1,胎心音正常
B 阴道出血,量较多C臀先露,胎心好
D 胎膜未破,宫口开2cm,先露(+),胎心音正常,血压19/13.5kPa
E 产程顺利,估计1小时内胎儿即可娩出
14.肛查了解胎头下降程度的骨性标志是
A 骶岬
B 骶骨
C 坐骨结节D坐骨棘E 坐骨切迹
15.当决定从阴道手术助产时,为了确诊胎方位,应从哪条颅缝结合囟门检查来作依据
A 冠状缝
B 人字缝C矢状缝D额缝E 颞缝
16.枕先露肛查胎头下降程度为+2是指
A 胎头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下2cm
B 胎头最低点在坐骨结节平面下
2cm
C胎头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平面下2cm D 胎头顶骨在坐骨棘平面上2cm
E 胎头顶骨在坐骨结节平面上2cm
17.下列哪项是正常产褥期的表现
A产后24小时体温超过38°B产后第一天宫底达脐平C 产后脉搏一般偏快
D产后24小时白细胞应恢复至正常范围E 产后二周恶露开始转为浆液性
18.胎盘附着面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需到产后何时
A 产后1周
B 产后2周
C 产后4周D产后6周E产后8周
19.关于分娩机转的含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等动作都贯穿于下降过程中
B 胎头进入骨盆人口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
C 俯屈是胎头下降至骨盆轴弯曲处即骨盆底时受肛提肌的阻力而发生的
D 内旋转是胎头最低的枕部在盆底受肛提肌收缩力而被推向母体前方即小囟门被推移至耻骨的下方
E 仰伸是在枕骨下部(粗隆)到达耻骨联合下缘时发生的
20.下列哪项不符合正常胎盘剥离情况
A子宫体变硬呈球形B 宫底向上升达脐上C阻道口外露脐带自行延长
D向下压迫宫底脐带延长E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脐带不回缩
21.进入产程中的子宫收缩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B宫缩具有对称性C 宫缩的子宫底部为最强烈,子宫下段收缩最弱
D子宫肌纤维在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松也恢复如旧E 子宫收缩间隔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22.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临产诊断依据
A渐增性节律性宫缩B阴道流水,pH碱性C子宫颈管消失D 宫口进行性扩张E先露部下降
23.关于产时子宫颈口扩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子宫收缩将子宫下段向上牵拉的结果B前羊水囊的作用C 破膜后胎头直接压迫子宫颈
D 无头盆不称时,宫颈口扩张的快慢,对产程的长短起决定性作用E初产妇宫颈管消失和宫口开大同时进行
24.关于子宫下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cm B临产后子宫收缩极性的缘故,峡部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C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
D 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E 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