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及防控措施(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肉鸡的集约化高密度生产的快速发展,热应激对肉鸡养殖业的危害愈加严重,使很多养殖者受到严重损失,本文阐述了热应激对肉鸡影响的机制,并从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得以综述,以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热应激肉鸡防控措施集约化高密度的现代化肉鸡养殖已成为现今养殖发展趋势,饲养环境因素成为影响肉鸡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尤以高温所引发的热应激更是突出。

热应激对肉鸡造成很大危害,使生产者蒙受重大损失,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因炎热高温、高密度饲养造成的肉鸡热应激更为普遍,导致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引起大量死亡。

Selye(1936)提出应激学说并认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

一般认为鸡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正常环境温度为10~32℃;21~26℃是鸡生存的舒适环境温度范围,肉鸡能发挥最佳生产性能;26~32℃是鸡不太舒适但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温度范围,而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则会导致鸡生理功能混乱。

当环境温度高于肉鸡的等热范围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我们称此现象为热应激。

山本桢纪认为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所致的应激反应。

因此,热应激给肉鸡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肉鸡业的发展,热应激已成为肉鸡饲养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1.热应激的生理机制应激反应的机制,是一个有较多争议的复杂问题。

目前,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以交感神经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调节和控制的理论。

感受器接受到的应激因子经信号神经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接到刺激后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经垂体门脉到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GH),ACGH进入血液循环后产生相应应答。

处于热应激期间的动物,免疫、生产和繁殖性能降低,而保持呼吸、物质循环和体温调节等基本功能;因此导致机体营养物质和身体储备从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转向维持基本生存急需的基础功能,进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持续热应激将造成采食量下降,动物机体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机体储备能量耗竭,免疫力遭到破坏,不仅仅影响生产性能,甚至引起疾病导致死亡。

2.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肉鸡处于热应激时,一般表现为呼吸加快,翅膀的羽毛散开等行为特征;呼吸加快导致血液中CO2+H20=H2CO3=H++HCO3-左移而影响了体内pH值,从而影响了肉鸡血清中P、K+离子浓度,尤其是大于30日龄的肉鸡(刘铀等,1999);机体免疫力受到影响,肉鸡的采食量降低,体质下降,持续长久热应激将直接影响肉鸡存活率。

2.1 热应激与肉鸡血液生化指标鸡由于无汗腺,在热应激条件下,只能通过提高呼吸率保持热平衡,表现出呼吸频率加快、羽毛散开、活动量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等临床症状(曾炯等,2009)。

肺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使得体内CO2 排出量增加,血液中CO2贮量下降,使得血液中的化学平衡:CO2+H20=H2CO3=H++H CO3-,向左移动,H+和H CO3-浓度减小;并且血清中Ca2+、P、K+下降(刘铀等,1999),从而导致血液呈呼吸性碱中毒。

肉鸡体温比哺乳动物高,耐热性较强,对热应激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李静(2004)首次对热应激(37℃)对肉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严重影响肉鸡血液动力学,动脉压的显著下降可能会直接影响组织血液的灌流量,造成组织缺血,影响血气平衡。

经过7-9天后股动脉压有恢复趋势,组织血液灌流得到补偿,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化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后趋于正常动态变化。

针对37℃-42℃之间不同温度对肉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认为37℃持续热应激是肉鸡耐热临界点,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辅助调节血压和新功能药物能够得到改善。

肉鸡在热应激下,还能够引起血液中的一些酶类含量的变化,杨小娇等(2011)研究表明,随着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

全明等(1992)发现热应激肉鸡血清球蛋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0.01),说明高温可极显著降低血清球蛋白水平,对鸡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2.2 热应激与大肠杆菌热应激抑制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疾病,这些都升高了热应激时肉鸡的死亡率。

大肠杆菌病是肉鸡饲养的常见多发病,大肠杆菌感染使肉鸡右心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生产性能下降,可能与感染引起心、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有关。

李东红(2005)针对热应激对肉鸡实验性大肠杆菌病发病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热应激减缓了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过程,应激感染组的肉鸡病状出现较晚,死亡率(常温感染组55%,热应激组10%)极显著降低(P<0.01);但李东红,马增军等(2006)研究说明热应激和肉鸡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体重的影响是一种协同作用。

而与单纯热应激作用比较,大肠杆菌感染和热应激作用对肉鸡体重的影响则是迭加作用。

李东红,马晓娣(2006) 研究了37℃热应激条件下试验性大肠杆菌病肉鸡心脏和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其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感染大肠杆菌病肉鸡心脏损伤严重,而肺脏损害较轻。

热应激与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的心脏泵血功能及肺动脉压有相似作用,并且热应激对感染肉鸡具有迭加作用,对其作用机制以及热应激对感染大肠杆菌肉鸡的影响临界温度值是多少?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3 热应激与肉鸡生产性能热应激使肉鸡的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消化机能减退,生产性能降低。

在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肉鸡,用加强散热和抑制产热的方式调节体温,需要的基础代谢能降低,表现出采食量下降,这是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热应激时,肉鸡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散热,流经体表、上呼吸道和肌肉等散热部位的血流量增加,而流经内脏器官及肠道的血流量降低,使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受限;并且消化道内的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了对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田书音等,2010),直接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另有研究报道,在21~30 ℃,气温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6%,在32~38℃,气温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4.6%(张福平,2008)。

热应激对肌肉品质还有一定的影响,冯京海(2006)进行了环境高温对肉鸡胸肌品质的影响,其结果说明高温导致胸肌乳酸含量升高,造成宰后胸肌pH值得下降速度加快,引起胸肌蛋白质变性,影响其肉色和持水力。

杨小娇等(2011)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品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 和a* 值(肉的红度),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 值(肉的亮度)和剪切力值。

据研究报道持续热应激对肌肉品质的影响还受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持续34℃高温使AA 肉鸡胸肌肉质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北京油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肌纤维对高温不敏感(卢庆萍等,2009)3. 热应激的预防控制措施热应激对肉鸡影响主要有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内酸碱平衡,因此在肉鸡热应激的不同阶段,给以调节血压和心功能的药物,会对缓解热应激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明霞等(2010)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9种电解质对热应激肉鸡屠体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证明:NaHCO3和NH4CI组较其他组,显著地降低了热应激下鸡只的体温;NaHCO3组屠体重和屠宰率较高,NaHCO3、Na2CO3和NH4CI试验组胸肌率显著升高。

李文立等(2011)针对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其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鸡血清和肠道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对前期的影响优于后期,肉鸡饲粮中谷氨酰胺的推荐用量为1.6%。

据研究报道,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E、B2可以有效减缓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降低死亡率,并且维生素C、E、B2降低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在饲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铬、镁、硒、锌等能有效改善热应激肉鸡的血液生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缓对机体的损伤,降低死亡率。

除了调整饲料结构、药物辅助之外,还要有效做到降温处理,保证饮水供应充足等饲养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1]李文立路静孙振钧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1.23(4):695-702[2]曾炯黄兴国邬理洋.肉鸡热应激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江西饲料2009.6:1-4[3]卢庆萍文杰张宏福董亚维王启军.长期高温对商品肉鸡和地方品种鸡肉质及风味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09,40(2):203-07[4]李静37℃持续热应激对肉鸡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2004[5]李东红热应激.对肉鸡实验性大肠杆菌病发病过程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2005[6]李东红马增军王绥华.热应激对实验性大肠杆菌病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80-83[7]朱明霞,刘桂芹,孟喜龙,刘文强日粮中不同电解质对热应激肉鸡屠体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畜牧与兽医2010 42(6):43-46[8]杨小娇,许静,宗凯,张黎莉,刘国庆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家禽科学2011.3:10-14[9]李东红,马晓娣热应激试验性大肠杆菌病肉鸡心肺病理组织学的观察中国畜牧兽医2006.33(8):55-57[10]田书音李冰热应激对肉鸡生产的危害及抗应激添加剂的研究饲料博览2010(10):10-13[11]范作良. 家畜生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2]张福平, 华时尚, 姜海波. 热应激对鸡的危害及降低热应激的综合措施[J]. 饲料工业, 2008(15): 14-16.[13]冯京海环境高温对肉鸡线粒体功能及胸肌品质的影响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