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1)税收豁免(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8)退税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现行税收制度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
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
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
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3)累进税率优缺点:有较强的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但计算较复杂,透明度不如固定税率10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11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的课税难以转嫁(4)垄断性商品税负易转嫁,竞争性商品税负难转嫁(5)从价税税负易转嫁,从量税不易转嫁12简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1)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合理安排(2)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3)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揭示税收分配关系的真相,找到税负的归宿,把纳税义务人与实际负担人真正区别开来13简述增值税的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2)收入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只准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3)消费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准许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14简述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三个基本指标:一国债负担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二国债收入比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或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的比例来表示三债务依存度,即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称为中央依存度,或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全国债务依存度。
15简述李嘉图的国债等价定理李嘉图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认为政府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债务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16简述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债务依存度的状况目前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偏高,全国财政支出的国债依存度偏低这个矛盾现象,反映了我国财政结构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不仅反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偏低,而且反映国家债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集中在了中央财政一级。
17简述单式预算的优缺点单式预算是指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预算总表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的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性质的一种预算形式。
优点:1综合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从整体上反映了政府财政收支情况2便于立法机关审议和批准,便于公众了解缺点:没有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选择的宏观调控18简述单是预算和复试预算的区别单:是指一个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19简述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区别增: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20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思路(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只能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创造前提条件(2)以事权划分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3)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税收体系,规范政府间的税收分配关系(4)在规范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收入划分的同时,积极实施省一下各级政府的分税制。
(5)中央财政和省市财政要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21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1)完善预算体系,为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提供依据(2)根据我国国情,选择合理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3)规范转移支付方式,逐步扩大按“标准收支法”计算的转移支付的范围(4)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加大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22简述我国1994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想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想结合的原则23简述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24简述我国分税制的成效(1)“两个比重”逐步提高。
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逐步提高(2)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3)地方财力进一步壮大(4)中央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25简述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1)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财力差距还是有所扩大(2)省级及省以下纵向,横向财力差异较明显(3)省级下财政体制调整不够及时和到位,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25简述分级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下各级预算财政的划分(1)国防费和外交支出划归中央支出(2)行政管理费分别由各级本身负担(3)央预算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为主(4)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主26试述分税制的内涵(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以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4)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计算题:1钢坯销项税额=(242+20+0.56)/1.17*17%=38.1497万元进项税额=【80+4+(2.4-0.5)+600*0.015】*17%+3.2*7%=16.34万元2饮料销项税额=102000+(8+35)*200*17%=103462元进项税额=25500元应纳增值税=77962元3某演员工资薪金应交所得税:3000<3500不交税未考虑捐赠的劳务报酬应税所得额=80000*(1-20%)=64000捐赠限额=64000*30%=19200>10000考虑捐赠的劳务报酬应税所得额=64000-1000=54000劳务报酬应交所得税:54000*40%-7000=146004王某(1)18000/12*0.03*12=540(2)25000不需要交税5某商店10300/1.03*0.03=300元6中国公民王某(1)12000*80%20%70%=1344元(2)20000*20%=40007某企业(3000-2800-15)*0.25=46.25万元8某增值税(1)100*13%+2*7%=13.14万元(2)800*17%+2.34/1.17*17%=136.24万元(3)136.24-13.14=123.1万元9某工业企业(5600+800+40+100-4000-660-300-760-200-250-40)=330万元330*0.25=82.5万元10大学周教授(4500-3500)*3%=30(90000-40000)*30%-2000=13000共计13030元11大学周教授4500*(1-20%)*14%=476财产转让:免税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476元12某演员20*(1-20%)*40%-0.7=5.7万元13中国公民张某(1)(5000+3000)*(1-20%)*20%*70%+(1000+1000+1500-800)*20%*70%=1274元(2)1274+24000=25274元14某公司居民企业(200-20)*0.25=45万元15 08债务负担率债务负担率=53300/314045.3*100%=16.97%债务依存度=8558.21/62427.33=13.7%债务依存度=8558.21/49052.72=17.45%16A地区(1)A地区标准收入=10000*25%*1.3=3250万元(2)A地区标准支出=1000000*0.5*1.2=6000000万元(3)A地区应得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的标准支出-该地区的标准收入=6000000-3250=5996750万元(4)A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50/60*5996750=4997292万元17A地区(1)R1994=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50+75%*200-100=100万元(2)R1995=R1994(1+0.3*1%)=100*1.003=100.3万元(3)R1996=R1995(1+0.3*1%)=R1994(1+0.3*1%)*(1+0.3*1%)=R1994*1.003^2万元(4)R2011=R1994*1.003^17=100*1.003^17万元案例分析:1土地转让要点:(1)主要措施:土地出让要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规定了明确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