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毕业论文

目录1 引言 02 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评价 (2)2.3提出问题 (2)3 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 (2)3.1无理函数的最值问题 (2)3.2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4)3.3 数列的最值问题 (6)3.4 平面向量的最值问题 (10)3.5 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 (11)3.6具有几何意义的最值问题 (14)3.7几个特殊类型函数的最值问题 (17)3.8用特殊方法求一类函数的最值问题 (23)4. 结论 (24)4.1主要发现 (24)4.2启示 (24)4.3局限性 (24)4.4努力的方向 (25)参考文献 (25)1 引言最值问题是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数学问题,它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生产实践中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关于“最好”、“最省”、“最低”、“最优”、“最大”、“最小”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转化为最值问题进行求解.此类问题的求解,不仅充分训练了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最值问题是考试命题的一个重点,它占了高考分数的5%~23%.从题型上讲,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形式出现.从难易程度上讲,主要有基础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三种题型.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高考将注重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求解最值问题将会是高考的一个难点,学生不但要较好地掌握各个分支的知识,还要善于捕捉题目信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各种数学技能,灵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章从高中数学试题中经常出现的无理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向量、圆锥曲线和解析式具有几何意义的最值问题以及三类特殊最值问题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最值问题进行相关探讨,给出求高考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为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2 文献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对于中学数学中最值问题的求解,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文[1]-[5]中总结归纳了最值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文[6]通过举例讨论了一类无理函数最值的求解策略;文[7]讨论了如何巧求一类二元函数的最值;文献[8]针对解析式具有几何意义的函数的最值巧妙求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文[9]给出了三类最小值问题的统一解法及一般结果;文[10]对一类函数最小值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文[11]对一类函数最小值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补充;文[12]介绍了几种关于应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方法;文[13]给出了2005~2009年中最新五年高考真题及其详解;文[14]~[15]介绍了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文[16]给出了用松弛变量法巧妙地求解一类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方法.2.2国内研究现状评价国内虽然对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最值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归纳比较全面系统.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只利用常用求解方法一般很难解决高考题中的最值问题.高考很多最值问题都是要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概念、性质、定理才可解决.现查阅到的参考文献中大多只讨论了最值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及归纳了几个特殊最值问题的统一解法,并没有具体探讨高考数学中基本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2.3提出问题由于高考过程中,试题数量多、时间少、难度大,要在高考中获胜,必须要讲解题方法“精”、“巧”、“练”.而大多资料并没有从高考的角度研究高考数学中最值问题的求解,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还不够完善,高考中学生对最值问题的求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站在高考的角度,对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进行总结、归纳、整理,进一步完善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为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3 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各种考试命题的一个热点.尤其在高考命题中,它是必不可缺少的热门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函数的最值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类型出现,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利用常用方法求解简单函数的最值问题,还要学生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函数本身的特征适当选择最优解题方案,达到事半功倍之效.3.1无理函数的最值问题 求形如22221121c x b x a c x b x a y ++±++=的最值此类题型求解最值的方法很多,一般有平面几何法、分析法、解析几何法、复数法和求导法.但在求解过程中这些方法的使用非常灵活,存在一定难度,要求对常用最值求解工具较为熟悉,能根据解析式的特征联系相关知识,恰当、准确地选用最优解题方案进行求解.而如何实现使用最优解题方案进行求解,关键是要认真捕捉题目信息,仔细观察解析式,从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转化思想便可解决问题.例1 求()2f x =的最小值.解 令y =显然]0,5[-∈x 有意义,有222)725(x x x y -+-=)7)(25(272522x x x x --+-=,则0)7)(25(2,0722≥--≥-x x x x ,(当0=x 时等号成立)当0=x 时5min =y ,所以min ()7f x =.评析 该题根据解析式的特征合理变形后,采用分析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各个时候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没有最值).例2 求32610134)(22++-++-=x x x x x f )(R x ∈的最小值.解 令22221)5(3)2(+-++-=x x y ,设,3)2(1i x z +-=i x z +-=)5(2,则21z z y +=,且54321=+=+i z z ,有52121=+≥+z z z z . 当且仅当345123=-=-x x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当417=x 时5min =y , 所以min ()8f x =.评析 采用复数法,利用复数模的性质121212z z z z z z -≤+≤+,把代数式转化为复数模的关系进行求解.求二元无理式的最值二元无理式的最值问题也是最值求解的一个难点,虽然它的解题方法不少,但是解答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计算容易出错.而这种题可以运用一个定理便可轻松简捷地求解.定理1 设R x x ∈2,1,+∈R y y 2,,则21221222121)(y y x x y x y x ++≥+(当且仅当2211::y x y x =时等号成立).例3 若521≥-++y x ,求y x x f +=)(+52的最小值. 解 令11211+-++=+=y x y x z ,根据定理得 11211+-++=+=y x y x z , 当且仅当1211-=+y x ,521=-++y x 时取得最小值. 当433,421==y x 时 227min =z , 所以min ()16f x =.评析 该无理函数求解最值的方法很多,但是相比之下,利用此定理使用松弛变量法[16]更为巧妙,但需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必须全部满足定理的要求,否则求解将会有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认真捕捉题目信息.3.2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在高考试卷中,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的题目出现的非常频繁,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占高考分数的%8~%3.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难度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一筹莫展”.其实,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看似非常复杂,一, 2 27 1 25 1 11 )2 1 ( 2 2 = + ≥ + + - + + ≥ y x般使用常用最值求解方法很难求解,但是要解决它并不困难,只要充分理解其概念、性质,牢记公式,能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相关的三角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化简,然后根据它的性质、定理逐步击破,便可解决问题.因此,在解决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时,关键在于学生对其性质、定理的深刻理解和各个三角公式的灵活运用.例4(2008年全国卷Ⅱ) 若动直线a x =与函数x x f sin )(=和x x g cos )(=的图像分别交于M 、N 两点,则MN 的最大值为(B ).解 )4sin(2cos sin )()(π-=-=-x x x x g x f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当z k k x ∈+=,43ππ时, 2)()(max max =-=x g x f MN .故 选B .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例5(2008年全国卷Ⅰ) 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为a 、b 、c ,且c A b B a 53cos cos =-.(Ⅰ)求B A cot tan 的值.(Ⅱ)求)tan(B A -的最小值. 解 (Ⅰ)由正弦定理知C A c a sin sin =,CB c b sin sin =, c AC B B C A A b B a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1cos tan )1cot (ta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B A c B A c BA B A B A B A c B A A B B A 由题意得c B A c B A 531cot tan )1cot (tan =+⋅-, 解得4cot tan =B A .(Ⅱ)由(Ⅰ)得B A tan 4tan =,则A 、B 都是锐角,于是0tan >B .所以43tan 41tan 3tan tan 1tan tan )tan(2≤+=+-=-B B B A B A B A , 且当21tan =B 时,上式取等号,所以 )tan(B A -的最大值为43.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定理的应用能力.学生灵活使用正弦定理将原解析式变形、化简,从而由题设产生新的已知条件,为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例6(2008年四川卷) 求函数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 由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得2(1sin 2)6y x =-+.由于函数2(1)6z u =-+在[1,1]-中的最值为max 10z =,min 6z =.故当sin 21x =-时max 10y =,当sin 21x =时min 6y =.评析 三角函数的公式非常多,学生解决问题时必须正确选用适当的公式对解析式进行变形,才能使问题简单化,否则将越化越复杂,无法解决.因此,学生不但要熟记公式,还要有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3.3数列的最值问题数列的最值问题也是高考的一种题型之一,出现也较为普遍,它曾在2009年四川卷、安徽卷和2008年的江西卷、宁夏海南卷中出现.该类问题主要以选择题、解答题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的难度不大,而对解答题的解题能力的要求却很高,不但要求学生对其基础知识非常熟悉,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类问题,学生必须熟记并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各个公式.例7(2009年安徽卷) 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35105a a a ++=,24699a a a ++=.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B ).A .(21)B .(20)C .(19)D .(18) 解 由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1(1)n a a n d =+-,有1235a d +=,1333a d +=.则139a =, 2d =-.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39(2)402n n n s n n n -=+⨯-=-+, 显然当20n =时n s 取得最大值.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学生只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结合使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就可以求解.例8(2009年四川卷)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51n n a s =+成立,记4()1n n na b n N a ++=∈-.(Ⅰ)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Ⅱ)记221()n n n c b b n N *-=-∈,设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32n T <. (Ⅲ)设数列 {}n b 的前n 项和为n R ,已知正实数λ满足:对任意的正整数n ,n R n λ≤恒成立,求λ的最小值.解 (Ⅰ)当1n =时,151n a a =+,则114a =-. 又51n n a s =+,1151n n a s ++=+,有115n n n a a a ++-=,即114n n a a +=-. 所以,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其首相114a =-,14q =-. 则14()n n a =-,所以14()5441(4)11()4n n n n b +-==+----. (Ⅱ)由(Ⅰ)知54(4)1n n b =+--, 则221221554141n n n n n c b b --=-=+++ 222516(161)(164)2516(16)31642516(16)25,16nn n nn n nn n ⨯=-+⨯=+⨯-⨯<=又13b =,2133b =. 有143c =. 当1n =时 132T <, 当2n ≥时23411125()3161616n n T <+⨯+++L 12211[1()]41616251311614162513116693,482n --=+⨯-<+⨯-=<(Ⅲ)由(Ⅰ)知 54(4)1n n b ==+--. 一方面 ,已知n R n λ≤恒成立,取n 为大于1的奇数时,设21()n k k N *=+∈,则1221n k R b b b +=+++L12321123221111145()414141411111145[()()]414141414141,k k k n n n ++=+-+-+++-++=+-+-++-+-+++>-L L 有41n n R n λ≥>-即(4)1n λ->-对一切大于1的奇数 n 恒成立.所以4λ≥.否则(4)1n λ->-只对满足14n λ<-的正奇数n 成立,矛盾. 另一方面,当4λ=时对一切的正整数n 都有4n R n ≤恒成立,事实上,对任意的正整数k 都有212212558(4)1(4)1k k k k b b --+=++---- 52081611641516408(161)(164)8,k k k k k =+--+⨯-=--+< 当n 为偶数时,设2()n m m N =∈*,则1234232221()()()n m m m R b b b b b b b ---=+++++++L 8m <4n =,当n 为奇数时,设21()n m n N =-∈*,则1234232221()()()n m m m R b b b b b b b ---=+++++++L 8(1)m <-4n =,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4n R n ≤.综上所述,正实数λ的最小值为4.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化归思想、分类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解题能力.3.4平面向量的最值问题在考查平面向量的最值问题中,一般结合三角函数进行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深刻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和数量积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灵活运用向量的各种性质,有较强的运算和论证能力便可解决问题.对于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向量的性质灵活变形,进而利用数量积或向量积便可求解.例9(2009年安徽卷) 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uu u r 和OB uuu r ,它们的夹角为120o ,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