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
11
第一节 肺通气
3.胸内压 1)概念: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12
第一节 肺通气
3)压力: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7~1.3kPa 呼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4~0.7kPa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有时可为正压(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13
第一节 肺通气
4)成因: 前提条件: ①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 ②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 ③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 ④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 大气压 对其影响极小。 形成因素:
肺内压 (大气压)
肺回缩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生理学
Physiology
第8版
主讲人:
第五章 呼吸
考查内容
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
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
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
21
第一节 肺通气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 胸廓扩大的程度而异: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19
第一节 肺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P = 2T/r
表面活性物质 (二软脂酰卵磷脂) 防止肺泡萎陷,有利于肺扩张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 避免肺水肿的发生
20
第一节பைடு நூலகம்肺通气
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 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 变。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DPL或DPPC )。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发生; 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弹 性 阻 力 肺 通 气 阻 力非 弹 性 阻 力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回缩力: 1/3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 关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17
第一节 肺通气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度量法:=顺应性 =(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大= 易扩张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不易扩张=弹性阻力大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CL)= ─跨──肺─压──变─化=(△0P.)2L/cmH2O
‖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因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所以应测单位肺容量下 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比顺应性=
测得的肺顺应性(L/cmH2O) ————————————————————
功能余气量(L)
18
第一节 肺通气
C、保持肺泡大、小的稳定性
D、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E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 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16
第一节 肺通气
二)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方能实现肺 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肺通气障碍的常见原因。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10
第一节 肺通气
2.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0.3~0.4kPa→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0.3~0.4kPa→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的升降变化有所增加。 如:故意闭住声门而作剧烈呼吸运动。
14
第一节 肺通气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 相互抵消的代数和,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 腔的压力。 5)生理意义: 肺通气与呼吸运动纽带; 降低气道阻力,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15
第一节 肺通气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为:
ABD
A、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B、降低气道阻力
扩张
缩小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 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
8
第一节 肺通气
3)过程
①平静呼吸: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扩大 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②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Ⅰ.肺泡表面张力 离体肺在充气和充水时(扩张肺至相同容 积),可见充气所需的压力>充水。
说明肺泡内液-气界面(表面张力)是否存 在,与肺的弹性阻力有着密切关系。
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 (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
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3
4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5
肺
组成:支气管树 + 肺泡 肺内支气管
导气部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按功能分
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部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6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1)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脏
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 气的原动力。
(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吸气
吸气
9
第一节 肺通气
②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加(肋间内肌+腹 壁肌收缩),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③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