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过。
)
【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
【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
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
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
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5.关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
【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的?
(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
(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
6.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
(3)实施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可启发学生多提出一些)。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在我们的家乡—江西,应重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巩固提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B.森林退化C.泥石流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B.滑坡 C.火山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
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1.AC 2.AB 3.AD 4.D 5.BC
(四)小结作业
上网收集相关各类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怎样保护自己?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地质灾害规律的认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