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放眼“十三五”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绿色发展是富国惠民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繁荣、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设问】分析“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如何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
答案:(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表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
一、选择题
1.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 )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解析: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不符合题意;D是不可知论,说法错误。
答案:A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①说法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说法正确;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说法错误。
答案:C
3.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
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
”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纸箱、树木、家具、纸张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主要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题目并没否认这一点,所以D是错误的。
选项A、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答案:C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主要说明( )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
解析:题干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角度说明世界的客观物质性,选C;A与题干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
5.如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
“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④当选。
“创造规律”“征服自然”均为错误观点,②③可排除。
答案:B
6.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②③D.①④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入选。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
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简单的生命体。
产生生命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
材料二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
请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解析:人类社会物质性原理可以从产生、构成要素等角度来加以说明,本题应先概括材料主旨,然后再调动相关知识进行阐释。
答案:①材料一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都是物质的。
②无论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还是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