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滑板模型[典例]1.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地面上,已知A 、B 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物块间粗糙。
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1、F 2先后分别作用在A 、B 物块上,物块A 、B 均不发生相对运动,则F 1、F 2的最大值之比为( )A .1∶1B .M ∶mC .m ∶MD .m ∶(m +M)2.(多选)(2014·江苏高考)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 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质量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小车足够长(取g=l0 m/s2)。
求:(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4.如图所示,质量M = 8kg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 = 8N ,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 1 =10m/s 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 = 2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 2 = 2m/s 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 取10m/s 2,求:⑴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⑵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 ⑶上述过程中长木板对小物块摩擦力做的功。
5. 质量M =4 kg 、长2l =4 m 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木板中点为界,左边和右边的动摩擦因数不同.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在t =0时刻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滑块和木板均由静止开始运动,t 1=2 s 时滑块恰好到达木板中点,滑块运动的x 1-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M m v mM F(1)求滑块与木板左边的动摩擦因数μ1和恒力F 的大小.(2)若滑块与木板右边的动摩擦因数μ2=0.1,2 s 末撤去恒力F ,则滑块能否从木板上滑落下来?若能,求分离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则滑块将停在离木板右端多远处?[解析] (1)滑块和木板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t 1=2 s 时木板的位移x 2=12a 2t 21①滑块的位移x 1=4 m 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μ1mgM③由位移关系得x 1-x 2=l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μ1=0.4⑤ 滑块位移x 1=12a 1t 21⑥恒力F =ma 1+μ1mg ⑦ 联立②⑤⑥⑦解得F =6 N.(2)设滑块到达木板中点时,滑块的速度为v 1,木板的速度为v 2,滑块滑过中点后做匀减速运动,木板继续做匀加速运动,此时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μ2mgm=μ2g ,a ′2=μ2mgM设滑块与木板从t 1时刻开始到速度相等时的运动时间为t 2,则v 2=a 2t 1,v 1=a 1t 1,v 1-a ′1t 2=v 2+a ′2t 2解得t 2=1.6 s在此时间内,滑块位移x ′1=v 1t 2-12a ′1t 22木板的位移x ′2=v 2t 2+12a ′2t 22Δx =x ′1-x ′2联立解得Δx =1.6 m<2 m因此滑块没有从木板上滑落,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距木板右端的距离为d =l -Δx =0.4 m.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 不会滑离B ,求: (1)A 、B 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平板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
7.如图所示,半径R=0.8m 的光滑1/4圆弧轨道固定在光滑水平上,轨道上方的A 点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1kg 的小物块。
小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后打在圆弧轨道上的B 点但未反弹,在该瞬间碰撞过程中,小物块沿半径方向的分速度即刻减为零,而沿切线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此后小物块将沿着圆弧轨道滑下。
已知A 点与轨道的圆心O 的连线长也为R ,且AO 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C 点为圆弧轨道的末端,紧靠C 点有一质量M=3kg 的长木板,木板的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的切线相平,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0=μ,g 取10m/s2。
求:(1)小物块刚到达B 点时的速度B υ;(2)小物块沿圆弧轨道到达C 点时对轨道压力FC 的大小; (3)木板长度L 至少为多大时小物块才不会滑出长木板? 解:(1)由几何关系可知,AB 间的距离为R (1分)小物块从A 到B 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gR v B22= ① (2分) 代入数据解得v B =4m/s ,方向竖直向下 (2分)(2)设小物块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速度为v Bx ,因OB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故v Bx =v B sin60°② (2分) 从B 到C ,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60cos 1(22Bx C mv mv mgR -=︒- ③(2分) 代入数据解得52=C v m/s(1分) 在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R mv mg c F C/2=-' ④ (2分)代入数据解得35='c F N (1分)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到达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C =35N (1分) (3)小物块滑到长木板上后,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当物块相对木板静止于木板最右端时,对应着物块不滑出的木板最小长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 C =(m +M )v ⑤ (2分)2/)(2/22v M m mv mgL C +-=μ ⑥ (2分)联立⑤、⑥式得)](2/[2M m g Mv L C+=μ ⑦ 代入数据解得L =2.5m (2分)8. 如图5-4-4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
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 0=2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 点时,恰好沿C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 点的质量为M =3 kg 的长木板。
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0.4 m ,C 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求:(1)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多大?[解析] (1)小物块在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 C =v 0cos 60°①小物块由C 到D 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 (1-cos 60°)=12m v D 2-12m v C 2②代入数据解得v D =2 5 m/s 小球在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g =m v D 2R ③代入数据解得F N =60 N ④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F N =6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且达到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 ,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小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μmg m =μg ⑤a 2=μmg M⑥速度分别为v =v D -a 1t ,v =a 2t ⑦对小物块和木板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 =12m v D 2-12(m +M )v 2⑧L =2.5 m 。
⑨[答案] (1)60 N 方向竖直向下 (2)2.5 m9.如图所示,小车A的质量M=2kg,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v0=14m/s.带正电荷q=0.2C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质量m=0.1kg,轻放在小车A的右端,在A、B所在的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强度B=0.5T,物体与小车之间有摩擦力作用,设小车足够长,求(1)B物体的最大速度 (2)小车A的最小速度(3)在此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g=10m/s2)解:(1)当B 脱离A 时,B 的速度最大,此时对B 有: Bqv B =mg ,解得v B =10m/s(2)当B 脱离A 时,A 的速度最小,对A 、B 相对滑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Mv A +mv B解得A 的最小速度为 v A =13.5m/s(3)由能量守恒定律,此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动能 所以系统增加的内能为 J mv Mv Mv Q B A 75.82121212220=--=【练习】1、如图甲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大小可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g 取10 m/s2,试求:(1)若木板长L =1 m ,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8 N ,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铁块右端施加一个从零开始连续增大的水平向右的力F ,假设木板足够长,在图乙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f2随拉力F 大小变化而变化的图象. 答案 (1)对铁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 -μ2mg =ma 1,加速度大小 a 1=m F -μ2mg =4 m/s 2,(2分)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μ2mg -μ1(M +m )g =Ma 2,加速度大小a 2=M μ2mg -μ1(M +mg =2m/s 2,(2分)设经过时间t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 21a 1t 2-21a 2t 2=L , 解得t =1 s.(2分)(2)①当F ≤μ1(mg +Mg )=2 N 时,M 、m 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 f2=F ;(3分) ②设F =F 1时,M 、m 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a =a 2=2 m/s 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μ1(M +m )g =(M +m )a ,解得F 1=6 N. 所以,当2 N <F ≤6 N 时,M 、m 相对静止,系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M +m F -μ1(M +mg =2F-1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2′-μ1(M +m )g =Ma ,F f2=F f2′, 解得F f2=2F+1.(4分)③当F >6 N 时,M 、m 发生相对运动,F f2=μ2mg =4 N.如图所示.(3分)2.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块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 =1 m .用F =5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10 m/s 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物块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解析:(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μ1mg =0.3×1×10 N =3 N 假设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A 、B 整体: F =(M +m )a对A:f AB=Ma解得:f AB=2.5 N因f AB<f m,故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F-μ1mg=ma B对A:μ1mg-μ2(M+m)g=Ma A据题意有:x B-x A=Lx A=12a A t2x B=12a B t2解得:t= 2 s.3.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二块相同的长木板A和B,长为,在B的右端有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小铁块C,三者的质量都为m,C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现在A以速度向右运动并与B相碰,撞击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而C可以在A、B上滑动,问:(1)如果,则C会不会掉下地面(2)要使C最后停在长木板A上,则动摩擦因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解:(1)设A、B碰撞后共同速度为,若C不滑下来,设A、B、C相对静止时速度为,C在AB上滑行的距离为s.对于AB碰撞过程,以AB组成的系统,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计算得出:对于A、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计算得出:根据系统的能量守恒得:计算得出:因为,所以C不会掉下去.(2)要使C最后恰好停在长木板A上,则有由能量守恒得:计算得出:故应满足的条件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不会.(2).;3.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