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学习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学习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达标课”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会运用20个词语,会读会认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四篇课文。

3、能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到导入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

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的艺术”主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认的词语: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学生自由读------指名分行读,边读边正音------同桌互查读------指名4号开火车读,检测掌握的情况。

--------请同学们自己读,加深记忆-------出示易读错的词语,强调读音。

一对一同桌师徒,互助的同学互读互查。

4.出示本单元重点的多音字。

每组的4号开火车读,检查掌握情况。

5、小组选代表汇报你们查找的词语的意思?说说怎么知道的?(小结:看来查字典、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先拆后合、找近义词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多好的词呀,我们要学会运用,谁能选几个说句话?(三)入情入境,感情朗读1.课文读得怎么样?进入第二关:课文朗读关: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

(出示读书要求)2.我也找到了一些难读的句段,敢读吗?(出示句段、逐课进行)快速默读,谁来展示?(师相机指导,指名读或齐读)第10—13课任意一段(四)概括文意,明确主题1.课文读通了,那每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进入第三关智慧关:开动脑筋,启迪智慧。

2.小组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快请教本组同学。

3.谁来汇报(学生汇报)小组选代表汇报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试着作补充。

老师一定要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之后老师提出简单的问题:1)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五、得知得智,展示精彩:师小结:这些问题,有的可以自己查资料解决,有的需要我们细读课文、深入思考,还有的需要我们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吧!(四)达标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甚:(很)诣(拜见)乃(就,于是)曰(说)未(没有)(2)《打电话》是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

艺术家们创作这个相声,目的是告诉我们:()(3)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你们怎么一打起电话来就没完没了(),两个人还一唱一和()。

以后说话要尽()量简洁,不要那么啰嗦,省得挨()妈妈的骂。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读写课”备课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11个词语,能读会写会运用20个词语。

2、正确认读本单元的词语,并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练习写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4、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并进行整合词语的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回顾主题,导入新课1、回顾本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

2、回顾每课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齐读: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能简单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吗?二、赏读词语(一)我会读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1、自己试着读2、读给同位听,互相正音3、指名分行读,及时纠正不正确读音,易错,易读不准的音全班齐读。

4、开火车检测读5、全班齐读(二)指导书写老师强调其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梁惠诣辱橘贼3、学生在写字本中认认真真把以上字每个写两遍,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完后同位互相交换检查。

(三)品读感悟词语1、词语交流:对于这些词语我们只是会读会写还不行,我们要能正确地运用他们还必须理解他们他们所蕴含的意思。

每个词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你能把你喜欢的词和你对他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2、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阅工具书,(2)根据上下文来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重点理解:“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联袂成云”等词语。

(要说出所解释词语在哪篇课文哪一段或哪一页)还有哪些词不理解?谁帮助。

3、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小组进行pk比赛.(带着感情再来读词语,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要读出词的韵味。

)4、评价哪一个组读得最好。

(主要引导学生从是否把词读得正确,是否读出词的韵味,读出对词的理解方面去评价。

从而让全班同学知道如何读好词。

)(四)妙语连珠你想用这些词语来写段话吗?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笔,从这些词中选3——5个来写一段话。

写的时候语句要通顺,用词要准确,书写要认真、漂亮,写完后认真修改。

1、学生练笔写话,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完后进行修改。

2、写完的小组内交流。

3、组内交流完推选精彩的片段班内交流。

三、名言诗句积累1、自由读2、齐读,交流:它们分别是写什么的?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3.自由背诵。

四、课堂小结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单元的词语,并尝试着做了简单的运用,下节课,我们将走近课文,去感悟那令人难忘的童年。

五、布置作业1、摘抄本单元的好词好句。

2、继续朗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以文带文”备课《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知道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1.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

“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

(板书:智慧)“惠”是通假字,通“慧”。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

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

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评价语: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

(板书:杨氏子)(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

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

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

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这是待客之道。

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

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

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2、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

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读一读。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