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 科学思想
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高举的另一面旗帜,是新 文化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陈独秀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何谓科学。其内容怎样,特征如何,随着时代的 变化,社会实践的深入,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侧重点是有所 不同的。究其整个科学观,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科学是主客观的统一 表明了陈独秀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对主观臆断的否定, 对实证经验的肯定,对科学理性的张扬,主张用实证原则、 科学理性去衡量一切、判断一切。陈独秀对科学的这种界 定无疑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实证方法和归纳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 陈独秀曾说“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 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对孔德所开创的实证主义 的科学方法,陈独秀是比较注重的。与实证方法相联系, 陈独秀对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十分推崇。
思想转变解析
• 陈独秀的成长是曲折却富有成就的,他是我国早期社 会主义思想传播和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领导人和指 挥者,他的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20世纪早期 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过程, 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认同和发扬的关键性起点。对 陈独秀思想转变的研究,同时还展示出了20世纪早期中国 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价值抉择。关于陈独秀思想转变的 研究在学界业已硕果累累,主要是把陈独秀思想的转变划 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 义者;二是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又走向了托洛斯基派, 成为一个在中国的大托派。不过在这两个转变过程中,以 往的研究者的分歧依然重重,主要在于陈独秀是否就真正 的转变为了马克思主义者,或仅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后来成为 托派即为主要证据。但由陈独秀的个人成长史来
人物评价
•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 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大学者,是 20世纪与孙中山、毛泽东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 的中国最杰出的伟大人物之一。 •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 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现在对于他 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 到了恢复。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 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在中国近现代 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 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 1.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 2.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 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的批判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比同时代的思想家 要全面、激烈,说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先驱。 2.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否定,到对社会主义的肯定 正当陈独秀沉迷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向往之中,残酷的 现实却让陈独秀痛苦,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排挤 与侵略分赃,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本质。陈独秀的 选择走进了思想的死胡同。而正好这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随 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传入中国。这无疑给了正在痛苦迷惘 的陈独秀一个新的选择机会,在历史的新曙光面前,陈独秀很 自然地就选择了社会主义。由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怀疑到动摇, 陈独秀逐步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最后是对其进行批 判与否定。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标志 着他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决裂,并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 者。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原理,把资产阶级民主诠释为 资产阶级专政,号召劳动人民起来,进行暴力革命,予以推翻 它。
陈独秀不像有些中国思想家,喜欢依托传统来引申和推介民 主思想。其特点是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陈独秀的早期 民主思想,植根于法兰西的人权说和平等博爱自由理想。 提倡民权,否定君权。对国家的概念,陈独秀解释其内容 应包括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认为以上三样,缺少一 样,都不能算是一个国。认为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被西方列 强侵略瓜分,就是因为只靠着皇帝一人所为,„„所以才 弄到灭亡的地步。所以,陈独秀主张要唤醒国人的民权意 识。自1903年后,陈独秀不断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其民主思想也通过《安徽俗话报》等为载体得到宣传。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成为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 (2)陈独秀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他批判封 建社会里中国人传统的恶俗,批判国民性,还把批判的矛 头直指封建思想,对孔教进行了辛辣的抨击,认为,要去 帝制,必除孔教! (3) 另外,陈独秀还从积极方面提出了许多主张,比如 以六义来敬告青年,即: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人物简介 人物主要思想 思想转变分析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 字仲甫,号实庵。汉族,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 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 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 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 看,单纯将其定位于“托派”是不太准确的。其思想有一 个成长的过程,陈独秀也一生未放弃过对真理的追求。特 别是晚年贫困潦倒时,还对其一生追求的“主义”进行深 刻反思,对民主、独裁等有了新的认识。他的一生都在为 国家为民族寻求出路。 • 注释:托派即托洛茨基主义学派,以继承列宁主义为基础, 是托洛茨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其不同于 斯大林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修改。在本质上,依然坚持阶 级斗争的理念,依然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 一达到社会主义方式的理论。
在中国近代史上,对科学的求索,并非陈独秀 首开其端。在他之前,就有不少思想家进行过探讨。 但陈独秀较之他以前乃至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系统、 深刻、理智,并显示如下特征:以西方作为参照系; 主张科学与民主并重;科学精神的张扬,推进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 秀对科学的推崇,其主旨倒不是要人们去研究具体 科学,学习制作技术,而是要人们树立科学态度, 发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用科学头脑去洞察 社会,认识时代,探索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以便更 好地去改造它。
3.科学,不仅是只指自然科学,而且还包括哲学和
社会科学 陈独秀说:“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 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 关于科学应包括唯物史观、社会科学的看法无疑 是合理的,而且陈独秀在1920年以后也常是用唯 物史观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标明其科学观更 趋成熟。 4.倡导科学精神 陈独秀说:“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 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 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须无知妄 作之风息焉。”在他看来,是否尊重科学,富有 科学精神,关系到国民的优劣智愚、民族的强弱 兴衰。
人物主要思想
• 民主思想
陈独秀不是将民主思想引入中国之第一人,却是在中国 倡导民主主义名声最盛的一人。陈独秀的思想特点,可以 说他是从民主主义开始又以回归于民主主义而终其一生的。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率先喊出“民主与科学”的时代 最强音,鼎鼎大名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陈独秀给民主 和科学取的昵称,并不惜犯“滔天的大罪”推荐给一代青 年的。他一生经历多起波折决定了其各个不同阶段思想表 现、 变化的复杂性。他的民主思想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以法兰西、苏俄和英美为主要样板,以前对这方面的 介绍和评论尚有欠缺,以致很多人对他晚年的民主思想一 无所知。 1.反对一切专制和蒙昧 (1)在第一阶段,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始于他对 「选学妖孽」的背叛。主要内容是对封建专制的猛烈抨击。
Thank you!
从以上的表述来看,陈独秀的转变似乎很彻底。但几 乎所有研究者都指出,陈独秀的转变实质上很不彻底,带 有太多旧的痕迹。首先,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民主并非彻底 否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也不绝对的反对他。」陈 独秀对「主义」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是仅停留于「器」的层 面,这就必然导致其对所信仰的主义,表现出立场的不坚 定,易动摇。因此,陈独秀晚年在民主思想上的「后退」, 就是必然的结果。 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陈独秀也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他 信奉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相信“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 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的时代,民主必然永远 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是 为了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把民主这个“资产阶级的专 有物”变成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共享之物。陈独秀认为,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就应该立即实行广泛的民主制。因为 国家权力本来就应该为“全国国民所共有”。在陈独秀看 来,判断一个政权在历史上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的,不是 看它的阶级属性,而是看它的民主化程度,无产阶级专政 没有民主,就会“比资产阶级的形式民主议会还不如”。
宗教观
早期陈独秀对于宗教总体上持批判态度,认为 宗教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为在五四前期陈独秀 力主废弃宗教,提出 “以科学代宗教” 的论断。 五四后期陈独秀又主张引进基督教改教国民的精 神观念,因而他的 “以科学代宗教” 的观点模棱 两可。 有研究者认为陈独秀对基督教的偏爱和用 宗教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是成为其右倾机会 主义路线的重要思想根源。有研究者认为随着陈 独秀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他逐渐中止了对基督教 的辩解,同时也表明了其对基督教的认识有了根本 的改变。
•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4.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 5.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 人。 • 6.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 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 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 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 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 大学者。
相关主题